北京:我国科学家将AI大模型用于月球探秘
时间:2024-09-08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深度认识月球。
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8月29日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为月球科学研究带来了新机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月球探测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现在全世界有关月球和行星的探测数据,超过2个PB。”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刘建忠说,月球上有密密麻麻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对月球本身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撞击坑数量众多、形态复杂多变,研究起来非常复杂。
“我们现在统计最多的是直径大于一公里的撞击坑,最新统计数据是100多万个。”刘建忠说,随着撞击坑直径变小,它的数量呈指数级别增长。要把每一类撞击坑都识别或统计出来,如果全部依靠人工,不太可能实现。
如今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研发部总经理曾震宇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充分交流,历时近一年打磨,把多模态大模型拓展到了月球研究领域。
“陨石撞击坑是我们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试点。现在看,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判别上,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最高能够达到80%以上,超出了我们预期。”曾震宇说,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化,未来多模态大模型还可以拓展到月球更多地质地貌的分析研究上去。
“利用大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撞击坑识别效率,降低研究成本。”刘建忠表示,在这个项目上,地化所提供了很多月球和行星方面的教材和文献,接近2万多个PDF文档,大概有50多个TB。阿里云对这些文档进行数据处理后,变成了训练“大模型”的知识中心。
“月球专业大模型将大大加速海量数据的处理,帮助科研工作者挖掘新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评价道。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4/9/4/art_1228971344_590119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河北:邯郸经开区元宇宙创新产业基地促进企业集群发展
下一篇: 北京: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运
最新信息
- 2025-07-16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
- 2025-07-11 李强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 2025-07-09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
- 2025-07-07 李强会见巴西总统卢拉
- 2025-06-30李强会见塞内加尔总理松科
- 2025-06-24李强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会...
- 2025-06-18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
- 2025-06-16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