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清华大学团队研发新型超级显微镜
时间:2024-09-15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人民日报记者吴月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9月13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发表最新工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问世。
该仪器具有跨空间和时间的多尺度成像能力,填补了当前国际范围内对哺乳动物介观尺度活体三维观测的空白,为揭示神经、肿瘤、免疫新现象和新机理提供了新的“杀手锏”,使我国生命科学家、医学家能够率先使用我国自主高端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小鼠全脑皮层范围三维神经成像
目前,研究团队利用RUSH3D系统在脑科学、免疫学、医学与药学等多学科产出一系列成果。例如,首次在活体小鼠上以单细胞分辨率实现了覆盖大脑皮层2/3层的高速长时程三维观测,捕捉了多感官刺激下皮层各脑区的各异性响应模式,能够连续多天以单神经元精度追踪大规模神经响应;首次观测到急性脑损伤后多脑区的免疫反应,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从非血管区域往脑内的迁移与回流过程;首次在小鼠免疫反应过程中同时观测到了淋巴结内多个生发中心的形成过程,以及T细胞在不同生发中心之间的迁移现象。
急性脑损伤后全皮层范围单细胞水平免疫反应
“这些初步实验仅是RUSH3D应用的冰山一角,展示了其为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学、药学等领域前沿研究所带来的广阔应用前景。”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该仪器的研制与产业化填补了对复杂生命现象介观尺度活体观测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活体介观显微成像领域持续引领国际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国高端科研仪器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打开了新的维度。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努力。
记者获悉,戴琼海团队自2013年起率先开展介观活体显微成像领域研究,2018年成功研制出当时全球视场最大、数据通量最高的显微仪器——高分辨光场智能成像显微仪器RUSH。
此后6年间,戴琼海院士带领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瞄准活体介观显微成像高峰,持续攻关国际前沿难题,先后提出扫描光场成像原理、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虚拟扫描算法、共聚焦扫描光场架构、自监督去噪算法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逐一解决了介观活体显微成像中一系列壁垒,为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成果转化方面,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已支撑多家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在肿瘤学、免疫学、脑科学等不同领域开展了20余项创新性生命科学研究,服务于生物制药领域。
(图源:清华大学微信公号)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jqy89/319489/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16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
- 2025-07-11 李强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 2025-07-09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
- 2025-07-07 李强会见巴西总统卢拉
- 2025-06-30李强会见塞内加尔总理松科
- 2025-06-24李强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会...
- 2025-06-18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
- 2025-06-16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