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实现非接触心脏活动监测

时间:2024-12-24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彦团队首次发现并利用心脏机械活动谐波中的“拍频效应”,成功克服了远场条件下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大数量级干扰,在无须任何模型训练的情况下,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非接触人体心脏活动监测。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非接触心脏监测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长期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长期连续的心脏活动监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心脏监测技术多为接触式测量,例如,传统的心电图设备需要在体表贴附多个电极,可穿戴设备则常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由于舒适性不足、对使用环境敏感等,这些方法难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心脏活动监测,可能错过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最佳时间。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由于呼吸幅度(厘米级)远大于心跳幅度(亚毫米级),呼吸谐波在心跳频段产生显著的频谱泄漏,导致信干噪比严重下降,限制了心脏活动监测的精度。

  此次,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分析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成功破解这一难题。一是观察到呼吸谐波比心跳谐波衰减更快,尤其在高频段,呼吸干扰的影响显著减弱;二是发现心跳谐波中存在“拍频效应”,即高阶心跳谐波叠加会产生与心跳周期一致的拍频特征,其频率等于相邻谐波频率之差。

  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在纳入6222名参与者的大规模医院场景和包括21个夜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他们取得了26.1毫秒和34.1毫秒的中位误差,充分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医学应用价值。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26162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