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AI重塑安徽制造新范式
时间:2025-09-29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九月的合肥,秋意初显。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内,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如期而至。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领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的转型之路。本次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产业实践: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在安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中,企业实践呈现出多层次、全链条的应用特征。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许世伟向观众展示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去年以来,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生产工序数据全流程采集率提升60%,生产成本降低20%,减少了40%的人工投入。”这一改变的背后,是科大讯飞羚羊iMOM智能生产运营系统的深度应用。
汽车零部件企业中鼎股份的智能化应用更为深入。企业AI总监钱伽诺透露:“我们在公司内部收集了140多个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打包的方式把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拿出来,作为揭榜清单,寻求合作伙伴。”这种从需求出发的场景化应用模式,正在成为安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典型路径。
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本届大会的新亮点。据预测,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同比增长125%。安徽前瞻布局这一新赛道,目前已集聚产业链企业约40家,正在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合肥宇翼科技作为宇树科技生态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展示了宇树G1人形机器人、B2-W工业轮足机器人等创新产品,这些“AI算法+智能硬件”的融合成果,正在工业巡检、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应用。
创新生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各方的紧密合作。在大会期间,第三届智能科学家生态联盟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国科大教授江俊发布的《机器化学家系统2.0版》,展示了智能科研平台的最新突破,为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深度融合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石油润滑油分公司、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学研究院、华能集团安徽分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37家联盟会员单位,推动构建统一、高效、可复用的智能科研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这种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正在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享了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进展:“7月份发布的讯飞星火X1版本,用70亿参数实现了‘以小博大’——数学能力超过140分,幻觉治理准确率行业第一。”这类技术创新正通过合作机制加快向制造业企业推广。
政策层面同样展现出创新活力。《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突出场景应用牵引,设立“揭榜挂帅”机制。省科技厅人工智能处四级调研员赵辉表示:“2.0版政策是以场景应用为牵引,通过产业人工智能化来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
安全与发展:构建稳健智能转型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安全与发展也受到更多重视。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会上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火爆出圈,制造业成了‘人工智能+’落地的最佳‘试验田’。但各种大模型和智能体似乎拥有超级权限、无所不能,这给数智化场景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他建议制造企业开展体系化防护,“安全体系起实效,关键靠运营。制造企业要加快开展安全运营平台建设,实现统一的威胁监控与响应处置。”这种安全理念正在安徽制造业中形成共识。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与泰豪集团的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通过在合肥累计部署10万余个智能传感器,成功预警风险隐患6000余次,为城市运行安全和企业生产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AI+安全”的模式正在全省制造业领域推广。
展望未来,《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常务秘书长范丛明描绘了发展前景:“未来,具身智能体将成为生产线上永不停机的生产伙伴,智能客服将深度嵌入制造全价值链,虚拟仿真将替代物理试制推动形成‘设计—制造—学习’自主闭环。”
赛迪顾问最新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第5位。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达到1704.9亿元,当年招引落地项目和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6.8%和34.6%。这些数据背后,是安徽正在构建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应用,从政策引导到企业实践,安徽正在培育富有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既展现了“安徽智造”的新成果,也描绘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径——一条兼顾安全与创新、注重实效的发展之路正在这里延伸。(记者鲍玉婵)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078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海垦集团与海口市共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最新信息
-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
-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次专...
-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马
- 2025-10-14搭一座桥,让科普与生活相...
- 2025-10-14科技突围,“菌”行致远—...
- 2025-10-14院士专家工作站筑就国际合...
- 2025-10-14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20...
- 2025-10-14通辽:科技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