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安徽新闻联播】以应用促创新加速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

时间:2025-10-10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推进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意义,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十四五”以来,安徽在国内率先布局量子科技与产业,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记者 胡君:我现在是在位于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的国盾量子公司,在我右前方的这台精密仪器,是冷原子重力仪,对重力加速度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小数点后面第8位,堪称地质变化的“超级传感器”。目前已经应用于地震监测、资源勘探以及导航定位等领域。

  这台精密仪器从实验室样机到成熟产品,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工程化改进。为了支持企业进行量子科技成果转化,安徽率先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为企业产品技术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试验场。随后,安徽又持续开放金融、电力、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创新产品提供了首批用户和持续迭代的机会。如今,国盾量子已拥有专利超1000件,成为全球极少数在量子通信、计算、测量三大领域均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周雷:依托场景开放,我们也利用了量子通信技术,保障了我们政务系统的安全,同时也在积极地依托于此,向我们的政务、金融、能源、民生等方面去探索一些新的应用,能够把量子技术作为一个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应用到我们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

  为了支持像国盾量子这样的企业发展,安徽出台实施了《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并计划聚焦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3个主要方向,到2027年落地超过1000个应用场景,加快量子科技的产业化进程。眼下在安徽,量子技术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在医疗行业,量子计算正在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医学图像识别和疾病诊断;在金融领域,量子加密技术为资金交易安全构筑起坚固屏障;在电力系统,量子通信有效保障着电网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从政务云平台到工业互联网,从科研教育到能源勘探,量子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应用边界。

  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会长 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赵勇:安徽发展量子企业有自己的源泉,也有这么大的决心,有我们的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国企央企,还有我们下游的应用的企业和用户,有这个领域相关的专家,在产业链上就可以互通有无,整个的创新链条里面都能发挥作用,发展量子产业的理想很有信心能在这片土地上率先地实现。

  安徽量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近年来,安徽通过构建“财政引导+基金矩阵”支持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为量子企业创造了自由生长的沃土,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九章三号”实现255光子操纵创世界纪录、成功交付504比特超导量子芯片“骁鸿”等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在这里涌现。不久前,安徽问天量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正式问世,这项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持续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研发资金和应用场景,未来,这款产品能为各领域信息系统提供抵御量子攻击的“屏障”。

  问天量子安全系统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博士 钱泳君:是我国在量子安全领域的应用创新上的重要一步,目前,企业已经有6个省科技重大专项,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得益于这些支持,实现了量子安全多项技术国产、自主、可控。

  安徽作为国内最早前瞻性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与产业化的省份之一,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集聚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密集的量子产业生态圈。《2024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安徽合肥量子产业排名全球第2位,在国内排名首位,我国入围全球前20强的4家量子企业中有3家来自安徽。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0894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