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毕节市多措并举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时间:2021-04-09 来源:贵州省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2021年汛期将至,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和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全部进入战时准备,从摸底数、强基础、抓保障等方面扎实推进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汛期防治措施的落实保驾护航。

  摸底数

  根据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要求,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和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突出解决“隐患在哪里”问题,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底数。一是全力开展汛前排查。组织县、乡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和驻县技术保障工作组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共排查学校、医院、集镇、风景区、采矿周边等区域1782处,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7处,核查原有隐患1202处,未发现加剧变化。二是全面完成农村道路排查。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责任单位开展农村道路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排查,共排查农村道路约21702千米,发现道路周边疑是隐患1166处,经核实初步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的246处,其中属于道路修建诱发的154处,成果报告出来后将移交给予有关部门监管。三是推进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价。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共投入技术人员93名,排查疑是风险斜坡6404处,其中107处确定为新增隐患,62处属于Ⅰ风险斜坡,667处属于Ⅱ类风险斜坡,1348处属于Ⅲ类风险斜坡。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1444处,威胁31791户148535人,潜在经济损失约57.63亿元。

  强基础

  聚焦灾害“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坚持群专结合开展监测预警,全面落实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推动新科技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索“隐患+风险区双控”技术路径,积累管理经验,转变工作思路。一是落实群测群防,加强培训教育。已查明的14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逐一落实群策群防专职监测员,按照市包县、县包乡、乡包隐患点的模式分层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教育,着重从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监测方法、防治措施、临灾处置及汛期巡排查工作内容等方面,用详实丰富的资料,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了生动讲解,全市已组织培训37次,共1905人参训;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实现人技联防。坚持科技手段与群测群防并重,大力开展自动化监测预警隐患点按建设,全市已建设完成532个自动化监测预警点,正在建设的152个,目前已完成堪点147个,设备基础384个,设备安装261套,预计4月中旬能够安装完成,完成建设后将实现6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不间断自动化监测预警;三是探索群查群防,鼓励全民防灾。紧扣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薄弱环节,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转变受威胁对象防灾避险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群查群防互助工作组,由群众推选声望高的人员担当组长,中青年、党员等为成员。引导群查群防人员巡查监测所在村组地质灾害风险斜坡,重点监控房屋周边裂缝、落石等地质灾害临灾迹象,发挥撤离指导员、秩序维护员和避险引路员的作用。

  抓保障

  毕节市从技术、经费、机构等方面织牢保障网,不断增强技术力量、强化物资保障和完善机制建设,确保措施落地、保障有力。一是调整技术保障。为继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服务,按照县区与技术单位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每个县区择优选择两家技术单位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责任单位。市级保障责任单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减码,继续优化选择,委托第三方择优选择一家单位承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二是强化物资保障。市县两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同时,仍然将564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开展无人机、应急裂缝监测仪、自动化监测预警等设备的维护,确保汛期正常使用;三是完善机制建设。全市各县(区)已成立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具体承担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搬迁避险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草拟了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进一步从值班值守、隐患排查、监测预警、撤离避险等方面规范工作要求。

  


原文链接:http://yjgl.guizhou.gov.cn/xwdt/dfdt/202104/t20210406_67715515.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