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模式,推动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迸发新活力
时间:2021-07-06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绵阳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渠道,在全省率先建立“环保110”生态环境快反指挥平台,并于2020年7月13日正式运行,通过“主体全覆盖”、“信息全锁定”、“处置全追踪”,实现了“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实现了从接件到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留痕,确保了污染防治任务件件有落实、有回复、可倒查,形成了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的“绵阳模式”、“绵阳经验”。截至目前,全市调度处置环境污染问题1800余件(精确数),办结率达到100%,接待内江、重庆北碚等地考察学习100余人次。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力,实现主体全覆盖。成立快反指挥平台运用工作小组,局党组书记担任组长亲自抓,机关党委书记具体抓,制定出台《运用指南》等工作制度,健全夯实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快反平台整合有快反调度、辅助决策、固定污染源监控体系、县(市、区)自建、共享专题等多个板块,做到全市范围污染防治任务的迅速调度和处置。建立遍布全市的快反调度处置队伍,现有382名快反小组工作人员(网格员),全面覆盖了13个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重点市级部门和13个县市区(园区),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动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对平台管理、维护、运用等重点人员进行廉政提醒谈话,每月进行平台运用工作统计、后台监督和情况通报,有力维护平台调度处置的公正性。
二是强化党建推动力,实现信息全锁定。快反平台不仅接入了环保系统的近300个高清监控视频摄像头,同时整合了公安天网、住建部门油烟在线监控、非道路移动机械平台等多个部门信息,极大拓宽了人工智能识别的信息来源。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识别分析系统,新建固定污染源视频监控183个,接入公安天网视频监控69个、建筑工地视频监控65个、油烟在线监控2763家、监测微站205个、非道路移动机械4181辆、城区洒水抑尘车辆104辆、固定污染源用电监控59家、31家矿山矿企91个摄像头等在线信息,运用大数据预测和AI智能识别,形成“预测云图”“实时监测”“快反地图”3大版图,实现对重点管控区内违规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定位、取证,重点区域污染源24小时精准监测、监控与溯源,大大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党建凝聚力,实现处置全追踪。成立市污染防治快速反应信息化处置指挥中心,运用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监控、一企一档、自然生态、监察执法、信访舆情、行政审批、固定污染源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在线监控等功能模块,对监控发现的污染问题、投诉举报、污染巡查、督察检查、监测走航等事件,全部通过平台的快反调度功能进行交办、办结、回复,做到发现问题1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回复、3天内办结,实现了“发现问题、指挥调度、快速处置、情况上报、评价考核”的闭环留痕管理。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6029/2021/6/30/532109bbec00427ba2150c24fc9be164.shtml
最新信息
- 2025-08-21赵乐际会见越南国会副主席...
- 2025-08-20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部署20...
- 2025-08-19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
- 2025-08-18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
- 2025-08-15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 2025-08-14佳木斯市市长王铁:紧盯重...
- 2025-08-13张兴赢会见广西电网有限公...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