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如何打造“一江碧水”亮丽名片?
时间:2021-07-20 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长沙是一座山水洲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长沙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产业转型、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结合,着力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2020年,长沙主要水质监测断面已全部达标,26个国、省控水质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最近,长沙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全市第一总河长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把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一江碧水”成为长沙的亮丽名片。长沙是如何守护好江河湖泊的清澈灵动,让一江清流、一湾碧水源远流长的?记者进行了探访。
河湖的治理和管护,关键在人。近年来,长沙围绕“截污、提标、监管、调水”四大关键环节,紧紧抓住河湖长制“牛鼻子”,建立治水兴水管水长效机制,水生态环境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细“治”入微 守护一江碧水
望城区乌山街道的团山湖村,是雷锋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荒芜的沼泽地如今已改造成稻田,昔日被人们称为“鸟不落”的烂泥潭已变身绿盈盈的湿地。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水草摇曳、鱼虾嬉戏,宛如一座水下森林。“经过‘原味修复’技术,在原有土壤及水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良。当生态平衡系统形成后,就不再需要人工干预了。”相关负责人黄显荣介绍道。
▲ 团山湖村村貌 (彭建家 供图)
“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去年请专业团队来做小微水体的治理,当时个别村民还不理解。现在这里美成了公园,不仅成了村民散心的好去处,来这里学习参观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几倍。”团山湖村党总支书记程府迎的话语中透着喜悦。他表示,通过水美乡村建设,将把团山湖村打造成望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乡村。
水质问题看似在河湖,源头却在小微水体。小微水体是地表水的最小单元,犹如“毛细血管”,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将全市16.02万处小微水体划成5000多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河长公示牌,水体都有“身份证”和“监护人”。今年,长沙将打造20个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并对50个已建成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进行扩面提质。通过对水环境、水文化、水生态的系统打造,小微水体将变成村民家门口的小景观。
送一河清水到湘江
为了保护湘江水环境,在长沙市的排水规划中,全长130多公里的浏阳河被定为城市排污的主要受纳水体,承担着长沙城区67%的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那么,浏阳河又是如何涵养这一河清水到湘江的呢?
经济发展靠园区,但园区必须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杜绝“带污染”的GDP和财政收入,已成为长沙上项目、抓发展的“铁律”。
▲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俯瞰图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 供图)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位于浏阳河畔,上规模的企业有285家。园区创新环保举措,去年年底上线智慧环保平台,用大数据的“智慧之眼”紧盯污染源,以更加精细、智能的方式实现园区环境监管。
“通过平台,能监测到企业各项环保数据,当出现异常时,相关人员就会立即联系我们,平台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精准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园区企业相关负责人孟维涛表示。
目前,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已实现71家污染源在线监测,3家污水处理厂和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数据接入平台,有213个视频监控点,实现“一网知园区,一屏看园区”。智慧环保平台运行近两个季度来,园区水环境相关监测指标数值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平台关联企业瞬时超标次数均明显下降。
杨家湾撇洪渠是浏阳河一级支流,曾经城区雨水、星沙污水处理厂尾水等经此汇入浏阳河。污水中汇集了大量磷和氮,成了富营养化的黑臭水体,让周围居民一到雨天就“头痛”。长沙县为杨家湾撇洪渠“排毒减肥”,除了运用高科技对星沙污水处理厂的水位、进水总口实时流量、出水水质实时在线监测外,还投资600万元改造污水处理厂截污闸前池,新建一座液压拦河坝,以净化水质。目前旱季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达到了地表水Ⅲ类至Ⅳ类水。
▲ 杨家湾撇洪渠 (长沙县河长办 供图)
与截污同步进行的,是一套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长沙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进行溢流污染考核。要送出一河好水,必须标本兼治。为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排放问题,长沙县还搬迁了县交警大队等单位,腾地176亩,投入5.5亿元,去年完成了新一期的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初期雨水溢流的问题。
杨家湾撇洪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还被纳入了长沙重点民生建设工程,于今年1月启动建设。按照设计方案,还将拓宽杨家湾撇洪渠沿线逐月路,新增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两个景观公园,同时开展总长2.1公里的驳岸及两厢绿化修补,使杨家湾撇洪渠成为城市的一道景观线。“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杨家湾撇洪渠的过水能力、消除流域水污染和局部区域内涝隐患,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长沙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工作人员徐培军说,项目力争在2021年底基本完成现场主体建设。
“一河一策”精准开方
“一河一策”精准开方,水岸共治生态效益显现。位于浏阳河畔的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有一处渡口,一级支流三叉河在这里汇入浏阳河。曾经杂草丛生的渡口,通过这些年美丽河湖的治理、修栈道、绿化道路、建风雨亭等,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地。住在渡口附近的村民李香林看到了商机,把自家菜园子的新鲜菜蔬摘来和城里人分享。“从地里刚摘来的冬苋菜,十块钱两把。”李香林吆喝着,不一会,菜担子中就只剩了一半。
“成片开的格桑花,古老的水车,沿岸弯过的浏阳河,太美了,空气还特清新。我和朋友拍了好多视频和照片,准备带回去和大家分享。”市民张女士特意从市区赶来江背拍风景。近年来,通过截污、治污,三叉河已成为市级美丽河流。
长沙的河湖长制,在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河长领治、多方联治、五水同治、三口统治、全民共治”的流域治理模式。浏阳河水质由2017年以前的Ⅴ类或劣Ⅴ类水体提升到了Ⅲ类。迄今,三角洲国控断面月度水质连续28个月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2020年11月,浏阳河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
▲ 九曲浏阳河 (邓霞林 摄)
2020年,长沙市、县、乡、 村四级河湖长巡河湖10.75万人次,解决问题940个,河湖长们尽心守护着长沙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方清水。
社会共治共建 汇聚护水合力
当河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后,呵护的责任就更重了。位于雨花区的圭塘河,去年年均水质主要指标达Ⅲ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流域重现“水清、鱼肥、天蓝、地绿”的美景,这对沿线居民来说,是一大喜讯,因为早些年这里还是大家眼中的“龙须沟”,如今却是打发闲暇时光的最佳去处。
▲ 圭塘河俯瞰图 (雨花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圭塘河的环境由内而外变美了,接下来,雨花区正探索由治水而治水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雨花区打开政企合作大门,注册成立圭塘河流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探索海绵城市建设项目PPP模式,通过全域容积率统筹及培育特色生态产业等方式,增强公园的造血功能。圭塘河•井塘公园预计在今年7月1日前开园,沿线9.1公里风光带,将成为雨花区一张亮丽的新名片。雨花区用物业收入来弥补圭塘河的管理投入。通过圭塘河治理,流域周边的租金也随之上涨。如圭塘河岸•悠游小镇,每年物业经营收入在6000万元以上。雨花区在河湖治理上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给河湖的一份健康承诺
6月1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主持召开2021年全市第一总河长会议。吴桂英指出,长沙实现了河湖长制工作由“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今年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化之年、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抓好河湖长制工作关乎大局、关乎长远。要提高站位,自觉担当河湖管理保护的重大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让长沙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长沙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彪表示,今年,长沙将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四长联动的河湖管理格局。
长沙河湖长们今年又给河湖作出了一份健康承诺:长沙的“一江一湖六河”,2021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国、省控水质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美丽河湖的画卷已然展开,幸福河湖的蓝图已然绘就,长沙337条大小河流正在从“安全”“生态”“美丽”“富民”向“幸福”汇流。
原文链接:http://sthjt.hunan.gov.cn/sthjt/xxgk/xwdt/szxw/202106/t20210616_19642824.html
最新信息
- 2025-09-11赵乐际集体会见出席202...
- 2025-09-10李强同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
- 2025-09-09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 2025-09-08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
- 2025-09-04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
- 2025-08-27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 2025-08-25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宣...
- 2025-08-21赵乐际会见越南国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