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黄山市开展“气象为民服务”实践活动
时间:2021-07-28 来源: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中伏第二天,全市范围内以晴天为主,最高气温约34℃,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午后室外活动,注意避暑降温。”7月22日,市气象台副台长孙蓓蓓说。
气象服务,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人民平安幸福。记者从黄山市气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气象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自6月10日入梅以来,市气象局就进入了紧急状态,先后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两次。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气象先锋”党员突击队等全员上阵,在长达1个月的坚守中,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不能放松,坚持下去,一定要打好这场护卫群众安康的攻坚战!”梅雨期间,我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及时部署,基层及时疏散群众,在险情发生前,5173人被成功转移,无一人伤亡。
我市气象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最新气象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自主研发新版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实时在线的气象服务,该系统被市应急管理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广泛应用。
如何解决预警传播“最后一米”问题,确保预警时效性?该局通过建立“气象+网格”预警信息发布和快速反应机制,将市、县、乡、村四级共8000余名防汛网格信息员纳入“国突平台”。在今年的几次大范围暴雨中,通过与文旅部门“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预报预警信息“一键式”靶向推送,为抢险救灾争取了10-30分钟提前量。
市气象局负责人张兵表示:目前我市从监测、预报到预警,全链条的气象供给产品正在逐渐丰富。截至7月中旬,市气象台对入汛以来1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均有较为准确的预报,暴雨预报提前最高达5到7天,发布各类服务材料206期,推送预报预警服务信息达60万条。
防灾减灾,科普先行。“气象指导员”制度是市气象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推出的“一部门一实事”服务品牌之一,通过与拟申报综合减灾示范区、气象灾害易发区乡镇建立联络帮扶机制,以共建、共享、共治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已成功助力29个乡村、社区打造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区。
为进一步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该局还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利用各节日等时间节点前往学校、图书馆、社区、乡村、企业等地广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通过建立科普预约机制,每月固定举办1期“气象科普大讲堂”活动,持续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水平。
原文链接:http://yjt.ah.gov.cn/xwdt/sxkx/145935771.html
最新信息
- 2025-08-27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 2025-08-25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宣...
- 2025-08-21赵乐际会见越南国会副主席...
- 2025-08-20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部署20...
- 2025-08-19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
- 2025-08-18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
- 2025-08-15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 2025-08-14佳木斯市市长王铁:紧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