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山东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 全省排查出20914个入海排污口,已整治17294个、销号9130个

时间:2021-11-27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入海排污口作为海洋和陆地污染源的联接点,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闸口。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动,是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截至目前,我们已排查出20914个入海排污口,其中已整治17294个、销号9130个,分别占总数的82.7%、43.7%。”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刘培学处长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查、测、溯、治”总体部署,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陆海统筹环境治理,改善提升海洋生态环境。

  试点先行,探索入海排污口整治新模式

  山东是海洋大省,入海排污口量大、面广、类型众多,溯源整治无先例可循。针对这种情况,山东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烟台市申报国家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通过实践摸索,建设示范工程,开拓整治新模式。

  入选试点城市后,烟台市积极探索,形成了海水养殖升级改造、入海河流生态达标示范、沿海农村生活排污整治、城市雨污排口整治、莱州湾溴盐联产排口整治5个示范样板。

  为巩固整治成果,确保入海排污口得到长效监管,烟台市制定了“五个一”体系,即:出台一部法规,《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进入立法程序;建立一套制度,《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相继启动编制;制定一套规划,“生态城市美丽烟台”战略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生态(流域)环境保护规划等编制进程加快;健全一项机制,烟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正在凝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打造一个平台,整合环境监管、湾长制、河长制等信息资源的黄渤海入海排污口智慧监管平台即将投入运行。

  这5个示范样板和“五个一”体系,为全国沿海省市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模式。

  逐步深入,有序推动排污口溯源整治

  山东省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当头炮”和“牛鼻子”,全面部署、有序推动,从易入难、分类整治,并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开展经验总结和模式梳理,及时将各地经验做法推广到全省。

  在率先完成全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的基础上,印发实施《关于开展全省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监测和初步溯源工作的通知》,指导沿海7市完成监测溯源,全面摸清入海排污口的水质、水量,建立起“污染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的排污路径。

  在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印发《关于做好我省入海排污口分类、命名与编码、标志牌设置等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入海排污口排污整治工作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组织沿海7市开展排污口命名、编码和标志牌树立,建立整治台账,指导分类整治,为规范入海排污口管控和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推动,确保入海排污口整治取得实效

  为有效把控整治工作进展,山东省创新建立了入海排污口月调度、月通报制度,每月印发《山东省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进展》,建立“红旗”“蜗牛”榜,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根据最新情况更新工作要求,定期选取典型亮点工作通报表扬。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做到整改不彻底绝不放过。对于工作不力、进展严重滞后的地区,采取约谈等方式予以督促推进。

  为确保入海排污口整治取得实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省生态环境规划院牵头组建帮扶团队,对具有代表性的300余个各类型入海排污口逐口核查,并结合每个排污口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场研究解决办法,逐口反馈指导意见,减少盲目整治造成的投入浪费,同时保证了各地整治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111/t20211123_37803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