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不见、打不准、取证难”,广西环境精准执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2-1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今年8月酷暑难当的一个夜晚,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追查北流某铝灰案件时,得到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在贵港市的一个非法处置铝灰加工点。该加工点生产设备十分简陋,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现场空无一人,执法人员在地面也未发现熔炼铝灰的设备,难道线索有误?如何才能迅速调查提取关键证据?这时,执法人员拿出红外成像仪,通过仪器探测生成的红外热图像,分辨不同区域的物体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犹如戴上了“透视镜”,很快就锁定非法处置铝灰所用隐蔽的地埋式熔炼炉位置,精准提取违法行为的关键证据。 夜间照明让执法人员“看得更清” 今年8月,执法人员赶赴河池一个非法炼铝窝点进行调查,发现厂棚内及露天处堆放着大量且堆放分散的灰渣。执法人员需要尽快查清灰渣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而委托采样分析鉴定的过程耗时太长,会影响处置方案的确定和取证工作。只见执法人员拿出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操作熟练,逐堆测定灰渣成分,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现场灰渣的重金属成分初步分析。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保”“六稳”大局,广西通过实施执法正面清单工作,以自动监控、用能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正面清单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管,包容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极大提升执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今年1月,贵港市生态环境部门收到PM10浓度指数偏高信息,执法人员当机立断,将机载空气检测仪换装到无人机载架上,前往目标区域开展巡查,期间执法人员手中的操作云台不断收到实时传输的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比对后,基本锁定附近某沙场为可疑对象,随后迅速开展实地检查,快速处理了扬尘污染问题。 红外热成像仪、暗管探测仪、土壤重金属分析仪、PID检测仪、FID检测仪、热成像无人机等高科技仪器在广西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出镜率”越来越高,已然成为“明星”装备、执法利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广西铁军的执法效能和办案质量,有效推动提高执法队伍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水平。
广西生态环境系统加快科技装备配备,加强先进仪器应用,通过综合运用高科技装备,结合传统检查手段,着力破解日常执法中常遇到的“看不见、打不准、取证难”问题,精准有力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这架无人机机身小巧、隐蔽性好,还有夜间照明系统,是夜查利器,这次多得高科技装备助力,我们的拳头结实地精准地打在违法企业的‘七寸’上,让其措手不及、无力狡辩,很是痛快。”梧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嘉颖总结到。
根据仪器分析出的各类重金属含量数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判断这些灰渣属于危险废物,据此迅速明确案件取证方向和及时研讨出灰渣的应急处置方案,不遗漏提取任何现场证据,避免了证据灭失,确保了取证工作中证据链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021年以来,广西涉铝灰案件频发,在实际案件查处中,涉案危险废物鉴定难一直影响案件办理进度。执法人员运用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能在现场简便快速检测涉案废物性质及含量,从而有效推动案件办理,为后续移送公安机关提供有力保障。在高科技仪器的助力下,近期,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北流“4·30”污染环境案告破,有4家企业涉案,17人被刑拘。
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监察科副科长彭武告诉记者:“在日常监管中,我们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检,系统排查存在问题,发现异常立即现场核查,通过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综合施用,既能检测污染物异常,又能精准找到排放点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2021年第三季度,全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现有1348家正面清单企业,采用自动监控、用能监控等非现场检查3753次,通过非现场检查发现问题81个;现场核查检查606次;对清单内企业环境违法行政处罚1次,减免处罚8次,指导帮扶企业539次。
今年以来,广西运用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依法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开展危险废物执法检查1998次,出动执法人员4580人次,立案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42起,共处罚款142.08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333件,同比下降9.5%,全区共办理配套办法案件154件,全区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31件,同比增长93.75%。
下一步,广西生态环境部门将不断完善信息化监管手段,优化整合系列科技执法系统,有效提升精准搜集问题线索、精准锁定违法问题的能力水平,统筹执法力量,减少对企业的无谓干扰,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gzdt/t109180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左右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基本完成工程建设
下一篇: 弘扬楷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最新信息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
-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