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春华秋实丰收年 砥砺奋进谱新篇

时间:2021-12-10 来源: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作者:佚名

  记者 李娜

  

   编者按

   春华秋实又一年,一路芳华一路歌。

  

  

   在厚重而坚实的步履中,今年我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森防指、应急管理部、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吉林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坚决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阻击战,胜利实现连续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

  

   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透过我省春防、秋防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全省各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有力有序的场面跃然纸上,召开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式研判会商会议、向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发放做好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提示函、督导各地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及培训

   工作……吉林省谋划在先、布局在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今年春防工作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为第一道工序来抓,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林草部门突出发挥行业监管优势,森林防灭火工作逐步实现由宏观原则要求向微观具体指导,坚持以“五化”工作法为引领,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抓好“安全和发展”两件大

   事;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方针,充分发挥省森防办牵头抓总作用,汇聚各级领导防灭火责任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全覆盖扑火安全教育和紧急避险技能训练的开展、“一主四副”航空救援体系的推动、监测预警、“以水阻隔”和大型装备系统“三大板块”的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幅我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作战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不断完善,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开启了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崭新篇章。

   春防以来,我省大风天气多、气温回升快,火险等级持续走高,呈现“频次高、范围大、影响广”等特点,受“三台叠加”和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林下可燃物载量达到去年峰值,防火紧要期70%秸秆未离田,野外吸烟、清明祭祀、农事用火、外火入境、生产生活“五类火”叠加挑战。

  

   面对错综复杂、艰巨繁重的形势任务,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巩固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成果。今年防火期,全省共发生11起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18.1公顷,受害面积5.67公顷,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2.1%、23.7%和48.2%。5年来,首次实现“五一”期间森林草原“零火灾”,连续2年秋防实现“零火灾”。森林火灾控制率1.65公顷/次,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01‰,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100%。

  

   山峦叠翠,林海浩瀚,草原辽阔。入冬以来的两场漫天大雪,释放了森林防火的压力,随着积雪覆盖面积的逐渐扩大,火险等级的逐渐降低,按照《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秋季森林草原防火期圆满结束,全省实现了连续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

  

   作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省,面对新形势下的全新挑战大胆破局,全省上下团结协作、措施过硬,瞄准“靶标”攻克堡垒,在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中独占鳌头走在了全国前列。

   顺改革之势牵头抓总把好防火“方向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火灾的发生,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森林防火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吉林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省各级应急部门的重要学习内容,深刻剖析和反思国内森林草原火灾重复出现重大伤亡的惨痛教训,始终绷紧安全风险防范这根弦,坚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这场硬仗,千方百计维护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伊始,各项工作刚刚起步,防火工作面临着新机遇,迎接着新挑战。如何在改革过渡期继续引领防火工作高质量开展,给全国兄弟单位打好样,我省从部门责任划分入手,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指示精神同时,顺应国家机构改革,乘势而上,垂范引领带头。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下发《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事权事项划分的意见(试行)》《省应急管理厅、省森林消防总队关于省森林消防总队力量在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联勤联动领域的工作意见(试行)》,出台《吉林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弥补了因改革过程中预案体系建设短期内不完善的空白,做好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稳扎稳打推进改革,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明晰“防、救”责任链条。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解决机构改革后森林和草原“防火”和“灭火”工作体制衔接和运行中的问题,构建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工作体制,确保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衔接顺畅、队伍稳定、专业有序。

  

   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省应急管理厅、省林草局根据《研究机构改革后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对市、县两级应急和林草部门的指导,指点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彻底明确应急、林草职责定位,进而更好地打造“防、救”责任链条。

  

   部门责任划清了,地方政府的职责如何捋顺?吉林省想办法、出实招。9月26日,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指导处处长刘忠礼带队深入珲春中俄边界指导防火隔离带建设,对珲春市防火改革推进工作进行指导,对人员转隶、信息共享、联勤联动、指挥作战进行了全面明确,加快推进防火顺利转隶到应急部门。这场“桌面会”变成了

   “现场会”,切实地将责任划分问题深入到工作实处。

  

   “超前指导、超前谋划,做到改而不乱,让政策延续下去。”刘忠礼说。应急管理厅牵头,联合林草、森林消防、专家成立联合指导组,分赴20个县(市、区),进行现场指导,明确各地现场工作指导和责任划分,保持省、市县各地紧跟改革步伐,自上而下按照规定动作办事。珲春是全省中俄边境防火工作的前沿,地域复杂,林情复杂。为及早解决问题和隐患,联合指导组深入珲春中俄边界指导防火隔离带建设,并对珲春市防火体系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对转隶人员职责、信息共享、联勤联动、作战指挥进行了全面明确,通过现场会面对面指导,以最便捷的方式解决了中俄边境重点防火区域的责任落实问题。

  

   举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联席会议,就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达成6点共识:落实“五化”决策部署、推进视频连线系统应用、细化责任分工、解决“胳膊长腿短”问题、谋划春防工作、开展样板县建设。应急和林草部门还在防火宣传拓展、队伍建设、人工增雨、值班值守、力量配备、秸秆禁烧等方面明确协作分工,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措施落实。

  

   精准的研判,能够牢牢把握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动权,在春秋防火期伊始,省森防办牵头组织省森防指有成员单位召开火险形势分析会议,形成《森林草原防火期气候趋势及火险形势分析》,每年全省共组织召开形势研判会、专项工作部署会、专题联席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今年3月中旬、9月中旬森防办先后以省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全省春、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会议精神,针对防火形势,省政府领导对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年以森防指名或森防办名义,共印发工作要点、方案、通知、通报、提示函等各类部署文件40余个。其中,以森防指名义,印发《2021年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点》《2021年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方案》《2021年全省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案》《全省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防火责任;以森防办名义,印发《清明节禁烧专项战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五一节及春耕禁烧专项战役的通知》《关于开展“十一及高火险期”禁烧专项战役的通知》等,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截至11月30日,据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消息,全省秋季森林防火结束,胜利实现41年无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保证了全省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生活和谐稳定,为推动全省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创造良好生态发展有利条件,为“十四五”开篇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争做防火“先行者”

   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了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有效举措。作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省,吉林省应急管理厅从基础薄弱到规范管理,再到发展飞跃,在高效传承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森林防火工作新形势下的创新工作机制,许多做法开辟了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先河。从由经验型防火向现代化科学防火的转变,全省逐步踏上了“科学应对、因险施策、因险设防、因险而动、分级响应”的运行轨道。

  

   率先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双预案”工作机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驶入科学应对的快车道。时代变迁,林情、社情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为适应这些新变化,吉林省在提高综合防控能力上狠下功夫,积极实施预防工作按《吉林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行动,扑救工作按《吉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行动的“双预案”运行模式,我省成为全国森林防火“双预案”创新、研发和试点运行最早、效果最好的省份。在此基础上,省应急管理厅制定实施《吉林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吉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对“双预案”赋予新的内容,增加工作落实和责任追究,科学应对、

   因险施策、因险设防、因险而动、分级响应,实现了全省由经验型防火向现代化科学防火的转变。10月11日,针对部分地方联防联动机制开展不到位等情况,省森防办在重点火险区组织召开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提出联防区域划定、联防责任落实、联防措施制动、联防协议签署、联防联动执行“五个到位”。

  

   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处置链条,提高工作融合度,吉林省创新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八联”机制。联合指导,构筑“防”和“救”长效机制;联合督查,建立长期联动督查机制;联合训练,对指战员分类进行系统培训;联合演练,提高我省的整体综合救援能力;联合值守,实现防灭火指挥“四个熟知”一盘棋合作模式;联合防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联合共享,形成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联合保障,全面提升“大应急”条件下能力救援水平。可以说,“八联机制”的出台,是我省创新经验做法的又一亮点工程。全省各级森防指及成员单位将秉承这些经验做法,开拓创新,全程落实每个细节,全力推动森

   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大应急”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水平。

  

   今年,我省突出“五化”引领,创新运用“五化工作法”抓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坚持“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建立省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清单、图表、手册、模板、机制34类,提请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命令》,制定《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点》和《宣传工作方案》,编制《防火督查手册》,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和工作闭环,确保可执行、可检查、可考评。

  

   为推进样板县建设,省森防办先后前往通化、梅河口、辽源等地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对舒兰市进行蹲点指导,形成《舒兰市森林防灭火“五化”工作法材料汇编》(包括42项清单、43项图表、21项手册、28项机制、48项模板共182项内容)。指导基层单位建立森林防火可复制、可遵循的防火规范化、标准化防灭火工作模式。

  

   建立“扁平式”指挥体系,实现“一键工作指令”下达,“一键落实情况”反馈,研发了森林防灭火扁平化指挥决策系统,将原地理信息系统内防灭火设施数据的全部迁移并优化,录入更新全省扑火力量信息,做到人员、车辆、物资明细一图展示,使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在指挥平台上做到一目了然,为作战指挥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步入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轨道,实现了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体系的高效、便捷、顺畅。

   紧盯预防与宣传拧紧防火“安全阀”

   “您好,麻烦您把手机拿出来扫一下入山识别码,扫描成功才能放行……”在吉林省红石林业局红石林政森林防火检查站,信息员小吴,把入山识别码牌举到车窗旁,让入山人员进行登记和扫码进山。截至目前,今年“入山识别码”扫码入林已登记20余万人次。

  

   透过吉林省应急指挥中心《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管理和指挥决策系统》三维地图,一个代表无人机的图标正在“空中”飞行,同步播放着高空俯拍的“火场”实时画面。随着应急现场信息员的操作,无人机航拍的画面与三维电子

   地图瞬间叠加,开辟了一副实景的三维地图,过火面积叠加于电子地图上,火情火势一目了然。

  

   防火处工作人员马强介绍说,科技力量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效率。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点位,启用了无人机开展巡防,不仅视角广、隐蔽性高、速度快,还可以对一些林区死角进行及时检测与布控,解决地面巡护无法顾及的盗伐、火灾、病虫等损坏森林资源问题,提高了信息化在管护工作中的运用,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护效果。无人机的使用,意味着森林防护已从传统的“人防”向“技防、物防”转变。

  

   森林防火要人防更要技防,我省始终把着力点放在“防”上,加快由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不断打造人防向高科技大型装备、智能化以水灭火方向发展和转变的全覆盖森林火灾科学防控体系。

  

   “指挥中心,我所在的区域,一切正常。”正值防火期,长白山保护中心通过《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管理和指挥决策系统》,查看巡护人员工作动态和人员分布情况,并通过“一键通”即时通信系统实时与防火责任人视频通话。

  

   素有“长白林海”之称长白山区,虽是高火险区域,但吉林省近年来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双增长,长白山保护区头道管理站01瞭望台的王孝华每天在30多米高的瞭望台上监视林区状况。已经在岗十余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最近两年,它的瞭望台多了智能化的“森林眼”,“这个‘大眼球’能自动监测10公里以内的林区,夜间通过热感应监测火源,自动报警,两套‘眼睛’,能把火情盯得死死的。”保障了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原来都是人工瞭望和巡护,现在通过手持北斗导航设备、卫星、无人机和视频前端红外线确定火点,能迅速接收到起火点方位信息和前往路线,赶往查看火情。”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指导处副处长王华峰介绍,全省168个监测点组成覆盖林区的预警监测网络,形成了卫星遥感、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和地面巡护有机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火情“早发现”。初步建成以超短波通信网为基础,以卫星通信和机动通信为补充的通信系统,重点治理区森林防火通讯覆盖率达到92%以上。构建省、市、县(局)三级通讯网及东部地区的县对乡镇、林业局对林场的四级通讯网,实现了火情“早报告”。

   除了“人防+技防”双重保障之外,离不开“物防”的支撑作用。吉林省建成各类森林消防队伍574支、县级物资储备库89个,推广应用消防水车、高压水泵、高压细水雾等机具装备,2020年通过省防火办积极争取,国家为吉林省配备4台“莽士”全地形水路两栖防火作战车,填补我省没有大型防灭火装备的空白,目前4台“莽士”全部列装防火一线,大型装备的列装对加快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机械化进程,减少人员伤亡,确保发生火情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火灾“早发现、早扑救、早处置”。

  

   在防控森林火灾方面,吉林省探索出一套突出“三大重点”、强化“三大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分别针对“清明”“五一”“十一”和备春耕、秋收秋采农事用火等重点时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俄、中朝边境线等重点区域,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区、林缘地带防火区、林下资源经营区、森林旅游景区等重点区位,制定预防和扑救专项预案,实行重点防范。

  

   营造强势宣传氛围。今年年初,省森防指下发《2021年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方案》,各级森防指办公室成立森林防火宣传领导小组,制定本级森林防火工作宣传方案,建立专项督查和信息员报告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的内容之一。在基层和重点林区,采取森林防火“进校区、进村组、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等上门宣传方式。在中小学校园,多地开展公文包、书包等森林防火宣传物资发放活动。在景区,配备森林防火语音提醒器。温馨的提示语传来,让森林景区增添气氛的同时,游客脑中也扣紧了森林防火这根弦。春秋防期和“清明”“五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乡镇、村屯、农户、林场、林缘、路边、入山口、森林景区等地,惯性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物、警示物布设,安插防火旗,悬挂横幅标语。在春秋防期举行的常规性集中宣传活动中,得到省航空护林中心、省森林消防总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据统计,近五年来,省政府平均每年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命令》达10.7万份。全省平均每年发放、张贴、飞机散发宣传单共计140余万份,悬挂森林防火横幅、标语20余万条,布设森林防火宣传旗阵4500处20万面,各类媒体宣传报道800余条,发布森林防火预警短信近万条。出动直升机150架次190小时,车辆700余台,人数6万余人次。全省现有森林防火宣传警示墙、塔、门、碑、牌、画廊及公路、景区大型公益广告牌、LED宣传牌等固定宣传警示物8000余处,景区、景点、村镇、林场和检查站都设置大喇叭和语音提示设施2300处,建成“中国森林防火吉祥物”立体虎威威268座,已形成了十分规范的立体宣传模式,展现了吉林省对森林防火工作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

  

   防火宣传教育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常抓不懈。全省各地通过固定宣传牌的建立,采取长期、持久、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防火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防火意识,勿忘防火,警钟长鸣。

   以上率下压紧落实种好防火“责任田”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森林防火工作被赋予更为重要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面对森林草原防火的严峻形势,吉林省始终在加强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不断总结,

   想办法、出实招,力求做到职责清、对象明、责任细。

  

   全面实行森林防火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省级领导带头狠抓落实,形成了“头雁效应”,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布兵,把责任落实作为首要,无缝对接,形成合力。指导调研、组织召开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并多次安排部署工作,在防火紧要期数次深入重点市县、重点林区检查指导。

  

   中央有号召,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就要有行动,省委有要求,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就要有落实。

  

   今年,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做到组织机构、防火责任、基础设施、工作经费、火灾处置“五到位”,对市县两级新任职党政领导开展提醒谈话,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七长”负责制,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给责任单位及人员戴上“紧箍咒”。对履职不到位导致工作“缺位”者严肃问责、严格查处,使其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制定了森林防火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加大森林防火问责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各级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明确责任目标,全面强化监督指导,全省上下真正构建起了森林防火党政同责、各负其责、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担的有力组织责任体系,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防火专项整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无盲区死角。

  

   为做到“山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协调、督促林草部门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督促经营单位健全责任制、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做到组织农户签订禁烧承诺书56万份。全面执行森林防火巡护员、瞭望员、检查员“三员”网格化动态管理,定人、定岗、定责,把好入山关,推行“十户联防”机制,形成了以相互监督、共担责任、利益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群防群控机制。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省防火办抓全面、抓统筹、抓协调,各地各部门多方联动、运行顺畅、执行高效的工作格局。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带队组成6个暗查暗访组、二巡和总工带队组成8个常态化检查组,省林草局组成6个督查组,会同市县乡2811个检查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明察暗访、突击检查、专项督查,深化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隐患治理无盲区、防火措施全覆盖。

  

   为吸取外省森林火灾的教训,举一反三,增强行业部门和责任主体履行监管责任意识。省森防办及时下发《警示通报》并迅速跟进贯彻落实,今年,全省共下发森林防灭火督办函、提示函、警示通报函13份。认真落实“让监管执法长牙齿”的要求,实行史上最严厉追责问责。下发整改通知书284份,对111人进行了处理。约谈市县政府负责人12人,约谈各级监管干部22人,责令批评教育、作出检讨12人,处分39人,纪委调查17人,刑

   事拘留3人。

   中流砥柱强基固本打造防火“主力军”

   在一次次扑救火灾任务中,森林消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抢险救灾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特别是在数百起边境山火阻截中,森林消防队伍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长白山林区的保护神”。

  

   “刻苦训练、英勇善战、科学扑火、保卫家园……”蒙蒙细雨中,敦化市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队员们仍在坚持着训练,洪亮的口号响彻天空。俯卧撑、仰卧起坐、搬轮胎、负重3公里跑、扑火器械安全使用……对于这支准军事化管理的森林消防队伍来说,刻苦扎实的日常训练是必要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础保障。今年,我省提出标准化扑火队建设年,立足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际,实现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专业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确保全省无重大森林火灾提供坚强的扑救力量保障,对建设任务缓慢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加快地方扑火队伍建设步伐,力争在2022年底圆满完成300支森林消防队伍达标任务。

  

   扑火就是灭火,让茫茫林海远离山火的肆虐,一支支精湛、专业的扑火队伍不仅能防患于未然,又能以高效的方式作出应急反应。为主动适应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要求,切实强化基础支撑,今年,我省规划6个森林草原灭火作战区,根据森林火险等级、林相分布和火灾发生规律等特点,确定220个重点区域,配置330支森林消防队伍,每个重点区域确定4支至6支队伍实施跨区增援,确保遇有火情2小时内能完成200人以上集结。组织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大讲堂”学习人数达3831人,开展省森林防火业务“教官团”现场培训31场次,累计培训2718人。有针对性地修订省级应急预案,完成危险性较大森林火灾厅内外桌面推演工作和森林防火预案修订。

  

   “终端设备上报火源点准确定位信息,省森防指通过全省森林草原火灾处置系统‘一键式’调度实时火场态势及队伍分布情况,向省航空护林中心和延边州、白山市森防指下达扑火命令和跨区增援命令,展开空地配合扑救和跨区域联合扑救……”9月28日,省应急管理厅和省森林消防总队在长白山地区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演练,在某地护林员发出“森林火情”后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场演练,检验了全省各级森林消防队伍的机动能力,“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灭火能力、应对突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实战水平。

  

   在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指导处办公室的墙上,悬挂了一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灭火作战指挥图”,从这张图上,植被、水源、阻隔带状况、网格化标识、火灾应对措施、支援力量布局、避险区域、直升机起降点等要素信息清晰可见,按照“一地一案”方针,省森防办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省

   级保护区建立预防方案和作战方案。指导森林城市、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制定防火规划,不断完善防火道、隔离带、消防栓等安全设施,并结合外省森林火灾的严重教训,全省上下举一反三,对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3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4个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方案、森林火灾救援作战方案”进行双方案制定工作,通过一图、一册达到预防到底、基础要素全知,防救责任链条清晰,实现了“一地一案”的作战方略。

  

   为构建空地一体森林航空消防体系,吉林省航空护林中心由过去的林—直类升级到林—Ⅱ,长白山起降场升级到林—直Ⅱ,航站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辐射能力也变得更强,年租用飞机达4架次,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巡护和灭火能力。按照全省森林航空消防“一主四副”架构,对现有航空消防体系进行了升级扩展,在辉南、汪清和丰满建设3个航空护林起降点,每个起降场建设一支不少于50人的综合救援机降分队,加快推进“一站一队”建设。航空起降点全面建成后,可将吉林省东部和中部的林区全部纳入巡护范围,森林航空消防飞机配置数量将达10架至15架。完成了吉林省西部林区1个至2个起降场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实现全省森林草原航空消防的大发展、大跨越。

  

   立足实战需要,坚持关口前移。按照分区布局、标准配置、联动支援、快速反应的要求,进入高火险期,各地保证有90%的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处于集中食宿待命状态,确保扑火战斗力。全省583个瞭望台、1239名瞭望员,4.5万名应急网格员、1.4万名灾害信息员、20372名林草“三员”全部进入应急值守状态。将460支地方专业和半专业消防队伍共1.1万人、森林消防1200名指战员、54台特种车提前部署到中俄中朝边境线和长白山林区等火灾易发地带,发生火情快速到达,第一时间灭早灭小灭了。

  

   “把小火当作大火打”,每一位“应急人”时刻保持作战状态,不敢倦怠,做到应急值守、领导带班和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发生火灾立即通报,第一时间指挥扑救,在白山市4·08和5·24两起中朝边境朝方火灾发生后,省森防指第一时间启动省级响应,组织协调省森林消防总队,调动白山市森林支队赶赴火场增援,成功将林火阻截在国门之外,这场扑救行动也展现了我省以练为战的加强队伍建设后,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水平上得到大大提高。

  

   一面下苦功练,一面下力气防。近几年,省应急管理厅积极组织、协调省林草局、省森林消防总队,组织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以练促训。特别是今年秋防,加大了以水灭火装备的研发和大型装备的演练,提高了应对森林火灾的精专业务能力和综合防范水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蹄疾步稳笃力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以昂扬奋发的精神劲头,凝心聚力保安全的生动注脚,勾勒新时代防灭火工作创新、高效、坚实的壮阔场景,不畏困难,务实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之新路。


原文链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2112/02/content_1323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