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法制

mRNA从零起步,他如何从“冷门”开拓下一代“爆款”?

时间:2022-09-09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作者:佚名

  5-1.jpg

  “做生物药,要抓住生命科学的本质——中心法则。”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教授、蓝鹊生物联合创始人、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林金钟介绍道,DNA转录为mRNA,再经过翻译变成蛋白质,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目前,蛋白质药物已经非常成熟了,我觉得从药物演化的规律来看,下一个成药的应该是mRNA。”

  

  “每次科学技术的突破,肯定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积累,mRNA也不例外。”中国近几十年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突飞猛进,但是在基因表达调控的两个层面——转录和翻译,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2016年林金钟回国的时候,便注意到了这点:国内在转录层面已发表了不少的论文成果,但在翻译层面却几乎没有,“基础研究的滞后,会导致应用转化的落后。”

  

  目前,国外mRNA药物进入了爆发期,论文发表指数级增长。

  

  据林金钟介绍,早在2016年,科学界已认识到,“若mRNA药物有所突破,那首先将发生在疫苗领域”,原因一是技术瓶颈,人体目前只能接受很小剂量的mRNA,二是目前真核mRNA翻译调控机制没有完全清晰,不能达到随心所欲操纵mRNA的地步,其他更复杂的应用还需要基础研究的进一步积累。

  

  回国后,林金钟团队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复旦大学建这个平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这是国内第一个mRNA翻译调控的基础平台,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冷门的方向。”

  

  上海科技Q:您为什么创立蓝鹊生物?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之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林金钟A:前几年我们基本上是在打通一些关节。在整个行业关节打通之后,我们才真正决定建立一家专注于mRNA药物的公司。

  

  mRNA作为新的一个技术平台,它的产业链上下游基础很薄弱,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申报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没有完善。可以说,我们是从零开始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从生产工艺到质量标准的建立,从研发药物分子到制成制剂……我们把这些关节都打通了之后,我觉得可以去做新药研发了,然后才去成立了蓝鹊生物,开始做mRNA的新药研发。

  

  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瓶颈也是不一样的。刚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的时候,我们首先得解决药物生产问题,得把mRNA的药物分子设计出来,并且把它合成出来,再做成药物制剂,并检验药效与毒性。

  

  在这些环节中,只是原料一环就非常复杂。因为打造mRNA药物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20多种原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刚开始回国建立课题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原料都是进口的,这是当时很大的一个瓶颈。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关注底层原料的制造,取得了很多突破,到2019年基本打通了这一关节,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原料合成出药物分子,这是当时我们突破的最大的一个瓶颈。

  

  上海科技Q: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我国的mRNA药物平台相关研发技术处于什么发展水平?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林金钟A:国外目前已有不少靶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了。目前,国内国外在技术平台层面已没有什么差别,国内的进步还是非常快的。

  

  我们现在还是专注于把这个平台技术更加完善。8月1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针对中国特有的南方特色的鼻咽癌肿瘤,我们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开发,我觉得这一款疫苗的开发非常值得去做,能够解决中国急需的药物需求。

  


原文链接:http://stcsm.sh.gov.cn/xwzx/kjzl/20220906/bf862e9160b24b5fa5717bfe871cee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