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科技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09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海宁市加快打造500亿级光伏新能源产业,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光伏新能源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8家,营收219.5亿元。协同创新立项26项,其中涉及环保、低碳、新能源等项目7项,占比27%;第一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已立项清单中有超100个绿色低碳领域新产品;通过淘科技发布绿色低碳领域科技成果50余项,其中达成技术交易项目4项,涉及合同金额258.5万元。一是以科技项目为抓手,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强化绿色低碳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协同创新等为抓手,以优先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项目立项为推手,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着力点,形成多方合力,着力打破产业壁垒,最终实现我市绿色低碳产业“蝶变跃升”。今年,晶科能源的“高效SMBB光伏组件开发”项目成功列入市协同创新示范项目,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低碳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浙江中车尚驰电气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用低稀土永磁电机的研发与产业化”等5个绿色低碳项目列入协同创新一般项目。二是以产学研合作为重心,加速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海宁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推广生态环保领域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结合揭榜挂帅机制,对绿色低碳产业核心攻关技术需求开展定期征集和发布,以需求为导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校企研多向精准交流对接活动,有效推动政、校、企、研多方融合。上半年,鸿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成功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建筑垃圾智能分拣关键技术。截至目前,已有7家相关产业科技企业与浙江大学、嘉兴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产学研合作金额近350万元。此外,2022年全市共有144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申领金额高达235万元,其中多项技术服务涉及资源节约技术、绿色环保与低碳节能等多个领域。三是以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创新能级。加快建设基础前沿创新平台,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载体培育。全面梳理全市绿色企业名录,提前排摸培育主体。对重点培育的高成长性企业实施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对接服务、重点帮建推荐,对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开展长效跟踪机制,及时解决研发平台建设中的疑点和难点。自去年帮助正泰、大都市热电、鸿翔环境等多家企业成功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之后,于今年加大重点领域研发平台培育力度,长期跟踪辅导浙江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力争更高层级研发平台。
(来源:海宁市科技局)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2/8/31/art_1228971343_590042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嵊州向高校“借智”激发创新活力
下一篇: 衢州:精准施策助企纾困解难
最新信息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