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故事·献礼党的二十大② | 新一代信息技术篇:“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09-19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近年来,燕赵大地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为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省政府设立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它是一面旗帜,奖励的是标志性重大成果,营造的是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对推动全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全面回顾我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展现我省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使命担当,省科技厅对近三年获奖项目按照产业类别进行了梳理,凝练出一批代表性科技成果,推出《“奖”故事·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宣传,欢迎持续关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202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发背景
卫星通信不仅能够解决地面通信覆盖不足问题,还对灾难应急通信、军事国防作用重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几年前,由于缺少自主研制的大规模开放架构的卫星移动地面系统,我国一直使用国外卫星系统提供服务,在信息安全和通信资源保障方面存在隐患。
获奖者说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攻坚团队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总师——汪春霆
第一完成人汪春霆:我们依据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自主可控需求,对信关站总体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研发了我国首套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大容量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从而实现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从无到有”,有利保障了国家政治、经济等安全,提升国家防灾减灾、应急防护能力。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完成,项目团队围绕“‘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了近十年的科研攻关,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提出了实体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卫星通讯地面系统设计方法,首次实现了卫星通信运营网络与地面蜂窝系统的多层面融合;发明了基带处理分布化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资源池设计方法,提出了非对称调度、话音静默调度等设计技术,解决了卫星系统功率受限下的容量瓶颈;发明了智能极化跟踪、时基与频率相结合的星地系统同步技术,解决了小倾角GEO透明转发卫星TDMA系统中的全网时频同步难题;发明了高中频采样、SDR高效信号处理和多路并行捕获解调相结合的综合信号处理方法,解决了卫星移动通信多用户共频谱大容量的解调难题。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地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202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了地面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高效星地时频同步设计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开放式、标准化、易扩容、可运营”的我国首套大型卫星移动通信信关站,填补了国内空白,被樊邦奎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价为“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其中卫星物联网和非对称调度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xwzx15/hbkjdt64/26855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10李强同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
- 2025-09-09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 2025-09-08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
- 2025-09-04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
- 2025-08-27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 2025-08-25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宣...
- 2025-08-21赵乐际会见越南国会副主席...
- 2025-08-20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部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