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特色科技强省中贡献青年力量|省委办公厅举办科技创新“青年说”读书会
时间:2022-12-09 来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烈信号。11月30日,省委办公厅举办科技创新“青年说”读书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聚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建言献策。来自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省科协、贵州大学、贵州东方世纪科技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公司和贵州神奇制药公司的50余名青年代表参加。省委机要局局长王勋勇作点评,省委办公厅团工委书记马腾飞主持会议。
交流活动前,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思维导图形式和丰富案例故事精心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现场青年干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东方祥云”大数据洪水预报系统,重点分享了“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体会和感悟,使大家对公司打造具有行业引领性、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充满信心。现场与会青年代表围绕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痛点难点、对策建议,畅谈学习体会,碰撞思想火花,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聚焦中心大局 让科技创新动能更澎湃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踏上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黎振国从“贵州有什么”“贵州缺什么”“贵州能做什么”三个方面逐条谈认识、说体会。他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根本的依靠在于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科学,以创新的办法对待创新。“既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又要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既要坚守理想,又不能太理想化,让技术从‘空中楼阁’走向‘田间大地’;既要久久为功,又要马上就办,以等不得、坐不住、慢不得的状态推进科技创新”。
“建设‘四区一高地’,首要的就是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步子迈得再大一点。”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艾立燎思考深入,认为可以从改革科技创新领导体制、改革重大项目组织形式、改革科技激励制度、改革企业创新引导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四个方面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东数西算”是国家促进东部产业和创新资源与西部算力和能源资源有效衔接的重大工程。省大数据局项目投资处刘雨说,贵州具有实施“东数西算”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产业和基础设施优势。“当前‘东数西算’新赛道竞争逐渐激烈,必须持续做大做强数据中心集群,承接东部地区算力需求,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扩展算力产业链条,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省科技厅离退休干部处陈婷婷对全省中药民族药研发的发展现状和短板不足进行了全面梳理。她说,贵州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链条长、跨度大、带动广,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未来要积极寻求新赛道的发展机遇,立足资源存量,找优势补短板;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坚持差异化发展;运用好政策支持,协同推动中药民族药研发。
彰显担当作为 让科技创新体系更完善
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建立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省委法规室主任李永馨结合党内法规工作实际谈了深入体会。她说,制度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必须以制度的“关键定量”保障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推进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严格执行省委制定出台的涉及有关科技创新的党内法规制度,给予科技创新以坚强组织领导和强大制度支撑。此外,还可以从制度供给侧和执行端持续发力,细化具体化制度措施,让制度形成比较优势,持续释放整体效能,更好护航特色科技强省建设。
科协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是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省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曾莹表示,将积极参与搭建创新平台,把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引导他们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我省特色优势资源加大创新力度,在“建桥”“延带”服务科技创新中贡献青春力量。
牢记总书记“抓创新不问‘出身’”的嘱托,省委办公厅信息一处谭淇峰畅谈学习体会。他认为,创新要注重知识积累,有真学问;创新要发掘本质核心,找真问题;创新要立足本职岗位,抓真实干。青年干部应当有一种创新意识,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真正把创新作为青年干部未来“成功之钥”。
省委保密办法规宣教处黄珊以保密科技装备的发展历程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保密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和体会。她说,保密风险无处不在,保密责任重于泰山。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胸怀“两个大局”,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增强自主创新力 让科技成果转化更顺畅
科技创新的使命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真正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
来自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的金智超仔细梳理了在贵州的工作和学习成果,他们团队始终坚持以农业生产中的“卡脖子”技术突破为目标,在绿色农药创新与新品种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中不断突破自我、开拓进取,有效推动降低了全省农业生产成本。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他表示将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做“顶天立地”的创新型科研工作,切实把科技论文书写在贵州大地上。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必须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来自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的甘恒玉总结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要素。“投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肥料’,平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土壤’,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和种子’。”他说,公司承担着国家科技创新研发、调试、应用推广的重要任务,将继续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推进新能源建设,推动抽水蓄能和水电扩机发展,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了价值。”贵州神奇制药公司研发管理中心何莉华动情说道。30多年来,公司从斑蝥虫到斑蝥素再到斑蝥酸钠系列产品的成功研发上市,实现了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破茧成蝶之变。今后,公司将围绕斑蝥系列产品开展深度研发,切实把中医药这一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民众健康不断创造神奇。
近三个小时的交流讨论气氛热烈、意犹未尽。青年代表发言结束后,省委机要局局长王勋勇作了点评。他说,此次“青年说”座谈会紧扣时代脉搏、紧贴中心大局,主题聚焦、形式新颖、很有意义。青年代表的发言思想有高度、内容有深度、范围有广度、建议有力度,充满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攻坚底气和铿锵勇气。他强调,二十大报告用整个篇章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科技创新在党的“中心任务”中居于“核心地位”,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始终坚定政治方向认识科技创新,坚信目标志向投身科技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坚守价值取向服务科技创新,守初心、立决心、铸匠心、展雄心,努力在服务“国之大者”中创造更多“单项冠军”,在服务“省之大计”中锻造高质量发展“科技内核”,为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奉献贵州青年智慧。
原文链接:http://kjt.guizhou.gov.cn/xwzx/mtjj/202212/t20221207_773659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20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部署20...
- 2025-08-19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
- 2025-08-18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
- 2025-08-15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 2025-08-14佳木斯市市长王铁:紧盯重...
- 2025-08-13张兴赢会见广西电网有限公...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 2025-08-11民主监督助力长江保护,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