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创新秦创原“三项模式”精准赋能产业企业创新发展
时间:2022-12-24 来源: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和发挥陕西科技优势的重要举措。汉中抢抓秦创原战略机遇,平台通道一起建、外引内育一起抓,构建了“两中心一平台一轴一廊”秦创原创新体系。2022年,汉中市委科创委、市科技局创新三项模式,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汉中秦创原工作成势见效,精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创新政校企研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两链融合迈向深入
企业是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汉中市委科创委、市科技局组织“3552”现代产业体系(“3”就是高端装备、现代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产业。第一个“5”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能源、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个“5” 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技术服务、现代商贸五大现代服务业。“2”就是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两大特色产业。)头部链主企业走进域内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召开“政校企研协同发展深度对接洽谈会”,打通企业与高校、院所连接通道,力促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高效耦合,形成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精细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精准开展企业培训辅导,全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研发能力显著。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网备案98家,同比增长104%,占全年推进指标的178%,累计高企达18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同比增长62.8%,占全年推进指标的140%。二是科创平台不断完善。支持组建由企业参与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综合体,力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新认定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获批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和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导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组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创新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当前已组建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羊肚菌、稻蛙等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个,正在培育12个。三是研发活跃度不断提升。汉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8%,跃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4%,跃居全省第1位,创历史新高。
创新开展“院士专家汉中行”活动,加速人才集聚成势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市委科创委、市科技局充分发挥融入秦创原改革试验田作用,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抓实人才培养引进,依托秦创原汉中内外平台、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汉中工作站,聚焦“3552”现代产业体系,先后组织3批专家团队来汉深度调研,整理出重点技术问题进行攻关。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到汉中调研并举办《数字化经济与使用技术5G6G》“天汉讲坛”专题报告会、“院士座谈会”,为汉中数字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提供了智力支撑。加快培育“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和汉中市科技经纪人培训基地,组织举办2期科技经纪人培训班,培育科技经纪人130余人,新增“新双创”队伍103个,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个。一方面抓实机制创新,制定《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打破传统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的束缚,为更多科技人才干事创业搭台子、压担子,以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优化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管理,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站(研究院)+基地”三结合模式,全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名,“三区”人才152名,实现全市脱贫村全覆盖,服务“三农”效能显著提升。
创新科技成果多渠道转化模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开展成果项目路演。市委科创委、市科技局瞄准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标,在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路演大厅召开了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和成果落地签约活动,完成《面向电子产品和传感器封装焊接技术及新型碳基TFT器件开发研究》等技术成果路演18项、高校院所与企业现场签约《碳化钨硬质合金的高压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产学研合作协议》等12个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12.5亿元,同比增长42.5%,占全年推进指标的138%。认真做好科技成果评审登记和省奖推荐工作,获省科学技术奖9项。二是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积极运用汉中绿色循环科技投资基金,“以投促招”撬动西交大王宏兴教授团队研发的“单晶金刚石项目”和“5G键合材料项目”成果在航空经开区落地转化投产,引导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公司、燕航精工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今年4月,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公司参与完成的“大型复杂薄壁结构的多柔性匹配切削制造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汉中国家级科技发明奖零的突破。三是强化项目带动引领。围绕重点产业链技术瓶颈,争取省科技厅立项83个,到位资金1565万元。推广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等,着力促进“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当前已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需求41个,已促成6项技术合作签署协议,征集9个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制约企业发展的超高硬度合金材料研发、菜籽蛋白肽生产技术研发、电子自动脉冲调制电路等一批主导产业链上技术难题在短期内突破,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市场开拓,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规模效益并进。
下一步,汉中市将持续深化“三项举措”,着眼当前与长远、措施与制度相结合,认真总结有引领作用的小切口改革和好举措载体,着力探索更多创新发展科学路径和突破口,奋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由“势”转“能”,助力产业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常态化开展“政校企研协同发展”深度对接活动,由政府牵头组织,搭建平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汉中“3552”现代产业体系头部链主企业深度融合,加快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提高企业研发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围绕高端装备、现代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展“院士专家汉中行”活动,引育并重,着力构筑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匹配的创新人才队伍,实现产业企业规模做大、价值做优,产业链市场链氛围形成、良性互促,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挥在总窗口建设的秦创原汉中(飞地)科创中心功能,围绕优质技术成果与区域创新需求,形成常态化的科技成果路演和科技大市场洽谈交易机制,让科技成果“转化之窗”常开,切实为汉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蓄势赋能。
原文链接:https://kjt.shaanxi.gov.cn/kjzx/jckj/2943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