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提出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时间:2023-01-07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刚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庆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教授曹云霞合作,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了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该结果对基于卵泡的女性生育力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科大低温生物医学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协同抑冰策略的小鼠卵泡低浓度低温保护剂玻璃化保存方法。他们将磁热和光热空间复温与水凝胶微封装结合,实现了协同抑冰,将渗透性保护剂的浓度降低了75%(仅为原来的约25%)。该方法兼具传统程序降温冷冻法所需低温保护剂浓度较低、毒性较小的优点,以及传统玻璃化法降温过程操作便捷的优点。
赵刚解释说:“空间复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小鼠卵泡复温速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抑制复温过程可能出现的反玻璃化/重结晶,避免过大的细胞损伤。水凝胶封装既可提供关键生化和力学微环境的调控,有力支撑复温后小鼠卵泡的3D培养体外发育,又可提供结构仿生低温保护,减少毒副性低温保护剂的需求,还可以实现卵泡与外界磁热和光热材料的物理隔离,提高生物安全性。”
经过此方法保存的卵泡冷冻复苏后存活率提高了约30%,经体外3D培养后可成功排出成熟的卵母细胞。该卵母细胞进一步体外受精并移植到代孕小鼠体内,可产下健康的子代小鼠。
总的来说,此次研究建立了一个集微封装、冷冻、复温和3D培养为一体的平台,为卵泡的保存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案。审稿人称,这是 “一种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方法”“为恢复人类生育能力开辟新途径”。
赵刚介绍说:“目前相关方法和技术已申请专利,并且已与安徽省内相关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临床前实验达成初步意向。相关成果有望在未来一年内应用于临床。”(见习记者王敏)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3619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15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 2025-08-14佳木斯市市长王铁:紧盯重...
- 2025-08-13张兴赢会见广西电网有限公...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 2025-08-11民主监督助力长江保护,皖...
- 2025-08-08宿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生...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