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内参

科创平台之光⑥丨勇攀医学科技高峰——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与治疗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2-04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我们推出了“科创平台之光”系列宣传,把科技创新平台从幕后推向台前,全面展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共同展望创新策源地未来美好图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勇攀医学科技高峰——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与治疗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概况

  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与治疗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暨河北省肿瘤医院,是一所以诊治肿瘤为重点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实验室主任单保恩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书记,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已培养59位博士和博士后、175位硕士,获国家发明专利21件,出版著作28部,发表论文498篇(SCI论文165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8项。

  研究内容与方向

  多年来,实验室以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为研究方向,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与早诊、早治多中心临床研究、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抗肿瘤机制和免疫学调节机制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寻找对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的早期诊断、治疗或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分子标志物;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和高发现场相结合,推动转换医学在肿瘤领域的发展,探索可应用于恶性肿瘤临床分子分型及转归的新的标志物谱,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指导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肿瘤转归的判断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平台建设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4人,流动人员40人。固定人员中研究人员39人,管理人员5人;包括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37人。实验室具备先进的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实验室面积34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500多万元。拥有高通量DNA测序仪、四极杆超高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质谱、细胞能量代谢分析系统、多功能成像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等大型现代化仪器;设有可同时容纳20人的操作台,配备有常规实验仪器,能够完成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病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学科实验。

  实验平台及设备

  

  研究成果

  成果一:上消化道癌综合防控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该系列研究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从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防控科学信息系统,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技术筛查高发区高危人群并探讨适用范围及具体方法,到着力开发预防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安全有效抗体奶,降低胃癌发生率,寻找预警筛查的分子标志物,筛选能够逆转癌前病变的中药有效成分,最后对患者治疗的新靶点和预后指标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15篇,其中SCI论文183篇,累计影响因子726.22,牵头完成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出版专著7部。2010年至今,研究结果用于多家高发区医院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在国内外上消化道癌早期诊治领域属于领先水平。

  成果二: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奶研发

  项目组利用石家庄流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制备混合抗原,免疫孕期奶牛,得到抗体牛奶。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中,具有清除率高、患者依从性较好的优势,并且牛奶本身所具备的营养和抗菌价值以及抗体牛奶清除人体幽门螺旋杆菌定植的作用及其安全性,便于从儿童时期就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感染手段。研发流程获发明专利7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

  

  研发流程获发明证书

  成果三:逆转上消化道癌前病变中药化合物的筛选与鉴定

  项目旨在肿瘤发生的更早阶段加以干预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建立逆转癌前病变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研究为食管癌的分化治疗、癌前病变逆转、开发多靶点药物、减轻食管癌放化疗副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药物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多篇SCI论文,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项目启动会

  成果四:肿瘤抗原(黑色素瘤抗原家族)在恶性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项目首次在河北省高发恶性肿瘤中系统性探讨了黑色素瘤抗原家族在肿瘤分子诊断及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了前期的转化应用,对河北省医学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在国内外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9篇,其中SCI论文27篇,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交流,向国内外公布研究结果,共培养17名硕士和12名博士研究生。

  

  河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证书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xwzx15/hbkjdt64/277382/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