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科技网】我学者提出热固性材料的新型3D打印方法

时间:2023-02-04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记者1月2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所李木军副教授、近代力学系王柳特任教授与其他合作者合作,提出了一种原位双重加热(ISDH)策略,成功实现了对具有多种流变性质和功能特性的热固性材料的墨水直写(DIW)打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热固性材料在交联后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近年来,热固性材料在软体机器人和柔性电子等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新型软体机器人对复杂结构与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向其开发一种简单、普适、廉价的热固性材料制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热固性材料的3D打印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如固化原理、材料的流变性和成型效率等。

  研究人员通过邻接层快速加热和焦耳加热器加热的双重加热方式,使得代表性的热固性材料Sylgard184最快可以在2秒内固化,从而成功实现了未经改性的低黏度Sylgard184的直接3D打印,打印结构与模具铸造结构的力学性能类似。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喷头,该方法的尺寸可扩展性得到了验证,实现了120毫米的最大打印高度和50微米的分辨率。作者展示了一批具有不同性质的热固性材料的原位双重加热打印,这些材料具有跨越五个数量级的动态黏度变化,包括牛顿流体、剪切变稀流体和屈服应力流体等。

  这项研究还展示了原位双重加热打印丰富的功能性,包括打印多材料异质结构,以及不同含量的磁响应柔性结构,如柔性血管支架等。通过与“拾取和放置”(pick-and-place)工艺结合,原位双重加热打印还可以制造柔性电子设备。这些结果表明,原位双重加热打印在新兴的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记者 吴长锋)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411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