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或为新的气候临界要素
时间:2023-02-04 来源: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美国科学院院刊》曾刊文指出,地球气候系统存在15个潜在临界要素,如亚马孙雨林、澳大利亚珊瑚礁等。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多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青藏高原可能是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全新气候临界要素。相关研究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该期刊同期评论文章指出,这一研究“有望在地球物理学中产生重大影响”。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陈晓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十年来,“气候临界点”这一概念引起多方关注。气候临界点指的是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外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门槛。一旦临界点被突破,则会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状态不可逆转地改变。
此前《自然》指出,地球气候系统中有九大临界要素已经接近或者处于临界点,北极海冰面积减少、永久冻土层解冻等都是能观察到的向临界点迫近的变化。研究这些临界点及临界点之间可能的连锁反应,是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杨赛霓介绍,此次团队提出了基于系统科学的全新研究范式,系统地研究了一个特定的临界要素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全球影响。
研究发现,亚马孙雨林与其他的临界要素如青藏高原和南极西部冰盖等气候敏感区域呈现出显著的遥相关特性。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出了确定遥相关传播路径的方法,大量的气候模式数据显示,亚马孙雨林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遥相关传播路径在气候变化下是稳健的。研究还指出,青藏高原的冰雪覆盖自2008年以来正在失去稳定性,这预示着青藏高原可能是一个全新的临界要素,并且已经处于激活状态。“我们进一步发现,亚马孙雨林地区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各种极端气候在气候变化下是同步的,我们的论文为研究地球临界要素以及预测各临界要素之间的级联失效提供了理论支撑。”杨赛霓表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在全球碳循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稳定遥相关也为研究和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视角。陈晓松指出,应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气候、生态和社会的系统性研究。
该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
原文链接:http://sti.xizang.gov.cn/xwzx/gnkjdt/202301/t20230109_3366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多吉顿珠喜赶“科技大集”
最新信息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