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肥西县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跑上快车道
时间:2023-02-26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一台机器手,经过十二道工序,便将一块钢板精确地制作成一个个零误差的冰箱压缩机端盖;一台其貌不扬的并行电法监测仪,堤坝上这么一走,便能轻松检测出其隐患所在……
现如今,一个个掌握“独门绝技”、拥有“拳头产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茁壮成长,成为补链强链、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推动肥西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机器人参与生产,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
近年来,在肥西制造业企业“军团”阔步前行的进程中,既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引领,更有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拓创新、笃力前行。安徽宏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便是后者之一。
在肥西县桃花镇长安工业聚集区的安徽宏远工厂里,“机器人制造群”正忙碌地进行着各项产品的操作。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中小微钣金企业,如今年产值超2亿元,成为全市钣金业中的佼佼者,身为美的电器中央空调钣金部件的一级供应商,供货比例达到了30%。客户群体还包括海尔、惠而浦、TCL、卧龙等国内电器“大佬”。
工人正在操作机器
“机器人控制器相当于工业机器人的‘大脑’,使用机器人、机器手参与加工制作,无论对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有着质的提升!”采访中,安徽宏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红霞透露,“例如洗衣机压缩机端盖,一台机器人每班产量可以超过10个人工操作,且次品率比人工操作下降90%以上,安全隐患下降到0。”
赵红霞表示,从2019年开始,安徽宏远逐渐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参与生产一线,真正成为安徽宏远驰骋钣金业的“顶梁柱”。对标一线国际品牌,我们能做到价格更低、九成以上的性能。
相比较安徽宏远,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专精特新”味道或许更为浓郁。
“我们企业是一家涉足地质工程勘查设备制造与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光从名称也能看出,产学研是我们企业立足之本。”副总经理倪圣军说道。
2006年,惠洲院创立,作为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如今的惠洲院自主研发、生产的地质工程勘查设备占有率已达20%,位居全国第二,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巡检仪器正在检查堤坝隐患
近年来,惠洲院先后推出了人工智能产业链领域的矿用微震电法并行监测系统、地质超前探等系列产品。“可以说,对标一线国际品牌的进口机型,惠洲院的产品能做到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90%以上的性能,很受客户欢迎。”倪圣军兴奋地说道。
如何在短短16年的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二?“真的要感谢相关政府部门持续的帮助和扶持。”倪圣军感慨道,比如这两年特殊时期,企业外销出现困难,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精准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各项工作加快了进度,让损失降至最低。
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让一串串小企业发挥大作用。
实际上,安徽宏远和安徽惠洲院等企业的成长,只是整个肥西县“专精特新”企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肥西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精特新”小企业有着大能量,但也常常面临大难题,除了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用工贵、人才短缺等常态化难题,中小企业还时常遭遇原材料和外汇价格波动、外贸订单不足、物流成本高等临时性因素的打击。
近年来,肥西县积极引导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取了构建梯次培育体系、提升专注度和创新性、提升政策精准性、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等诸多措施。
肥西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肥西县将在做大总量、做优结构上下功夫,深入发现和挖掘一批优质企业,为肥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多的“专精特新力量”。
原文链接:http://jx.ah.gov.cn/sy/syzx/sxjxyw/1477268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马鞍山:组织召开机器人供需对接会
下一篇: 淮南: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产销对接
最新信息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