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舆情

科技支撑 创新引领 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承德样板”

时间:2023-02-26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2019年5月6日,承德市获国务院批复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仅有的11个示范城市之一,这既是中央赋予河北、赋予承德的重大使命,也为承德乃至河北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四年来,承德市紧扣示范主题,聚焦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难度大等瓶颈问题,建立健全管理、规划、督导、考核体系,深入实施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

  坚持省市联动、多元参与,广泛汇聚建设资源。省市县均成立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市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典型固废协同利用等2个项目列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获批资金4844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出台省30条、市“36+18”条专门政策,省科技厅、财政厅每年支持资金1.5亿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级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组建了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端智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近百人次,保障了示范区高水平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有效破解瓶颈制约。围绕任务目标需求,聘请中科院团队编制十年发展规划、五年及年度建设方案,设置四方面36项指标,指引精准施策。针对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精准稳定脱贫难度大等问题,颁布了《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等系列法规,大力实施流域水生态改善、产业扶贫等重大工程,45.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2018年的94.7%提高到100%,水环境全省最优。特别是引进马军院士团队共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院士合作基地,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达2000余万立方米。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澎湃动能。实施“3+3”主导产业项目272个、示范区科技专项105个,将研发新技术148项、建立示范基地50个。相比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0.61%提升至1.32%;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提升了1.8倍、1.4倍,承德钒钛新材料公司“亚熔盐清洁提钒”技术世界领先,“高纯氧化钒”产量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由599万千瓦提高到1012万千瓦,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9%提高到53%。与河北省科学院、省内外高校共建的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河北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揭牌运行,打造了“政校院企”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新模式。

  坚持典型带动、开放共享,打造了一批绿色发展“承德方案”。常态化开展“可持续发展宣传月、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省市县、政企民共同参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入心生根。站位国际视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举办“发现承德之美”探访活动,点击率达4000万人次以上。在循环经济等多领域打造了11个典型案例,被国内外广泛借鉴。其中,创新“河湖长制”,安排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4746名,与北京、内蒙古等联合执法,实现“网格化、常态化”全时全域管控,推动水生态环境大幅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要求相比,与目标定位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可持续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示范区建设需要解决生态、产业、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瓶颈问题,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基本属于“吃饭财政”,依托现有财力和社会资本投入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这四年,我们开展的“五大行动”,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00余亿元,随着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后续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瓶颈制约仍需持续破解。水源涵养功能仍然不稳固,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三分之一,且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局部呈加剧趋势。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任重道远,产业绿色化改造和生态化发展相对滞后。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0∶40∶50,承德市为22:34:44,产业结构仍偏重,链条短、层级低,且引领行业领域的高端技术、产品匮乏。

  三是组织机构建设有待加强。除平泉市以外,承德市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并入发改系统,承担科技管理和示范区工作责任单位多为股级,人员2-4人,机构弱化、人员不足,导致末端落实“最后一公里”存在差距。比如,培育和指导包装的科技项目质量不高,在推动争列国家、省重大专项上力不从心;推动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等方面以及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N+1专项攻坚活动”等政策上成效不明显。

  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可持续发展作用不强。示范区获批以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等实现较大程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2.66亿元,处于全省地级市末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2.32亿元、占全省的2.99%;强度1.32%,远低于全省1.85%、全国2.44%的平均水平。同时,全市仅有一家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省2.09%、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占全省2.36%,且主要集中在农业和装备制造等低端领域,数量和质量与省内先进地区差距明显。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省市“30+36”条支持政策和“1+9+N”科技创新政策个别条款落实不够到位,探索开展的示范试点不多,改革红利、发展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氛围、可持续发展意识还有待持续加强。

  三、意见建议

  一是争取国家部委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出台一批政策措施,支持示范区建设。各职责部门,要用好示范区“金字招牌”,积极对接跑办,推动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政策,高质量推进建设。

  二是争取国家层面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动争取中央财政设立示范区建设专项,给予资金倾斜支持,特别是加大对示范区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力度,缓解地方建设示范区的财政压力。

  三是推动全国优势创新资源向示范区聚集。推动相关部委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面向示范区征集技术需求,在各类专项安排上给予定向支持。支持指导承德市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钒钛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推动资源高值高效利用。

  四是赋予示范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争取国家、省支持指导示范区在跨区域开展林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汇生态产品交易、生态补偿等方面探新路、创机制。

  五是组织举办高层次的交流合作活动。积极推动外交部、科技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组织示范区城市展示和分享实践经验,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支持指导承德市举办“2030可持续发展中国贡献峰会承德论坛”,广泛汇聚创新要素,打造开放合作、融合发展、跨界交流、引领转型创新品牌。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xwzx15/sxkj/cd83/278500/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