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内参

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进展

时间:2023-02-2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在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治理与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围绕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生产力降低、水源涵养功能衰减、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重大问题,持续加大创新布局和支持力度,引导集聚国内优势科研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

  2021年9月,自治区启动了“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由内蒙古大学牵头承担,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针对内蒙古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林草植被退化、生态脆弱等现状,综合利用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学、林学、草学与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前沿理论与技术融合,开展流域林草空间格局优化、林草繁育技术创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材料装备研发、退化林草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示范等研究和科研攻关,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项目针对内蒙古黄河流域林草资源评价及其功能提升需求,收集了研究区土壤、植被分布、气候、水文等数据,完成了内蒙古黄河流域林地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开展了流域生态经济型林草优良品种选育及其繁育技术研究,收集杨树、槭树等重要树种以及乡土草种的种质资源约1500份,构建了达乌里胡枝子再生体系以及槭树实生苗培育体系,为退化区植被修复提供优良林草种质奠定了基础。

  

  无芒雀麦、沙冬青

  

  四合木、蒙古百里香

  项目收集的部分林草资源

  

  

  达乌里胡枝子再生体系

  项目围绕内蒙古黄河流域退化林草生态系统植被提质增效、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和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内容,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退化区域开展了实地调研,建立了退化林草地生态监测样地80余个,对野外调查样地开展了植被、土壤、水文和生态功能等指标观测;构建了林草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关键指标和构建评价模型、各类型区林草适应性等级与重点治理区域;绘制了区域内林草植被分布格局图,量化了各因素对林草植被分布的贡献率,甄别驱动林草植被分布的主导环境要素,明确了区域植被治理的重点区域和类型。此外,选取了黄河流域清水河段、乌拉特中旗典型林草退化区、鄂尔多斯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万太兴分场西井滩作业区四处典型示范区,以期在典型林草退化区、水土流失区和流动沙丘区开展生态修复示范。

  

  科研人员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区,针对当地气候干旱少雨、草地退化严重等特点,结合无人机、生物菌肥等新兴技术及产品,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围封+划区轮牧”“围封禁牧+补播旱生草种+施肥”“围封+施肥+补播+沙障”等多项技术模式,推广示范面积达到1960亩以上,项目示范区草地平均生物量提高15%以上,生态效益显著。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针对黄河流域砒砂岩区水土流失严重、林草效益差等问题,项目组建立了“果树+紫花苜蓿”林草耦合、“果树+蒙古百里香”林药耦合、“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禾豆混播草地等多种技术模式,与原生植被相比,经济效益提升50%以上,示范面积达300亩以上。

  

  

  “果树+紫花苜蓿”林草耦合

  项目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规范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管理效率、遏制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系统退化、提升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gzdt/kjtgz/202302/t20230218_22586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