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资讯

从“按吨卖”到“论斤卖” 老厂房产出金贵的“手撕钛”

时间:2023-03-25 来源: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攀钢生产的百米钢轨。 攀钢集团供图

  

  

  

  工业“样板间”

  很难想象,“60后”的老厂房,轧制出了国内首卷0.1毫米×500毫米宽幅钛箔材。原本“按吨卖”的钛材,开始“论斤卖”了。

  这一切,发生在攀钢集团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四川日报全媒体工业“灯塔”十城行采访组抵达攀枝花时,首先听到的,正是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老树开新花”的故事。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兴的城市,正在成为一个更大“国家使命”的试验场:201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10年后,攀枝花又承担起探路全省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重任。

  各种战略机遇叠加,都指向一个前提:这座因钢铁而生、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五成的城市,能否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正是采访组关注的问题。

  老厂房的新生产线

  精益求精,轧出0.1毫米厚“手撕钛”

  “你们来得巧,生产设备检修才刚刚开始。不然,你们根本进不来。”瞅着记者站在钛带轧制车间外看稀奇,攀钢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主管工程师马毅赶紧递过来安全帽。

  上千平方米车间内,略显斑驳的墙体诉说着攀枝花最老一批厂房的厚重历史。与人们印象中的“粗放操作”不同,车间内的生产线上,工人们屏气凝神,精细操作,检修时几乎没有一丝声响。校正一个数据,需要四个人轮番上阵,将仪表盘误差值降到最低。小小的出货口,两名工人轮流用放大镜等设备检查是否还有大于0.1毫米的残渣。

  “近一个小时,总算把这个数据搞定。”见到马毅过来,一位周姓工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把最新的数据呈报上来。这位工人感慨,高端钛箔材设备的“金贵”程度,不亚于半导体产品生产设备。这条生产线的作用,就是将1.5毫米以上厚度的钛带轧制成更薄的钛带,最终轧制成0.1毫米厚度的钛箔材。

  “产品用手就能撕开。”从车间的样品台上抽出一片钛箔材,马毅一边轻轻撕扯,一边介绍,不要小看钛材料“瘦身”到0.1毫米这一过程。市场对于这款产品的要求是,平均厚度误差值不能超过1%,轧制过程不能出现弯曲等变形,不能落有杂质,“否则就是废品。”

  0.1毫米意味着什么?马毅说,普通人把面条擀制得相对均匀都很艰难,要把本身质量较轻且质地柔软的钛轧制成宽500毫米、厚0.1毫米乃至更薄的薄片,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设备的参数必须精准,环境必须干净到极致。

  老公司的“新赛道”

  13人车间贡献分公司一半产值

  “马工,我们今年的绩效就靠你们了哦。”刚走出车间,其他生产线的同事就和马毅打趣。

  马毅说,这并不是玩笑。钛带轧制车间只有13名工人,人数不到攀钢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的十分之一。然而,去年该车间完成产值近7000万元,占机电分公司总产值的一半左右。这个车间去年8月才“擀”出“手撕钛”,在攀钢鸿舰公司业务版图上属于不折不扣的“后来者”。

  既是“小不点”,又是“新生儿”,钛带轧制车间为何能在分公司营收版图上占据半壁江山?

  答案是,这缘于钛带的“金贵”。在业内,0.05毫米至0.1毫米的极薄钛带,又称钛箔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电子及新能源等领域,属于市场紧俏品。其中,0.05毫米左右的医用规格钛材料,每公斤售价在2000元上下,按现在的市场价,足够买一吨钛矿石。

  这个生产车间是如何来的?“这其实是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后尝到的甜头。”攀钢鸿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1994年由攀矿机械厂、密地机械厂、金江船厂合并成立攀钢机械制造公司(攀钢鸿舰公司前身),主营业务是为攀枝花及周边厂矿提供设备加工和维修服务。2013年,攀枝花被全域纳入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困境中谋生的攀钢鸿舰公司决定转换新赛道,试水钒钛原料深加工。

  3年探索之后,2016年,攀钢鸿舰公司新建并投产2条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钛焊管生产线,第二年便盈利。2019年,攀钢鸿舰公司决定再次向钛产业下游延伸,正式布局钛带轧制生产线,用了三年时间突破了极薄钛带的技术壁垒。

  老工业城市的新答卷

  打通钒钛材料精深加工的上游产业链

  尝到甜头后,55岁的马毅谋划,在退休前,尽量突破0.1毫米以下轧制技术瓶颈并实现量产,争取钛带总产量突破5000吨,“如果能到0.05毫米这个区间,单价还能比现在贵两三倍,那就是按克卖了。”

  马毅的底气是什么?答案是攀枝花本地上游愈发完善的钒钛产业链。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卢瑜说,攀枝花逐步打通了“钛矿—海绵钛—钛锭—钛带—钛箔材”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钒钛材料精深加工的上游产业链。

  眼下,攀枝花全市年产高纯度海绵钛2.5万吨,位居全国首位。钛锭方面,攀钢钛材公司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项目设计年产钛锭5000吨、年回收残钛2000吨,今年正式投产后,攀枝花将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钛锭生产基地。

  在产能攀升的同时,攀枝花依托科研机构,还在不断攻克、储备钛的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创新,保持行业领先能力。

  “现在下游材料行情怎么样,攀枝花说了算。”马毅感慨,2016年启动钛焊管生产线时,原材料还从外地运来,但眼下,供应链本地化已梦想成真。


原文链接:https://jxt.sc.gov.cn/scjxt/gzdt/2023/3/23/b66fdba8bf5a48bc9cc6fe78546f7c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孵化园。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供图数据来源:四川省经信厅、科技厅制图:张丹峰大数据观察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眼下的巴蜀大地,到处透着新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各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绵阳科技城,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乐山高新区,围绕新能源产业链,一个个创新产业集群正在集聚

下一篇: 3月17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加强名优白酒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题会,厅党组书记、厅长翟刚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法院,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公安厅、司法厅、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省酿酒研究所等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川酒“六朵金花”企业、川酒集团、酒茶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冯锦花副厅长、杨健二级巡视员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川酒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了全省优质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