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科特派 | 这支粮油小分队为水稻种植“问诊把脉”
时间:2023-03-25 来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十多年没有种植水稻了,这些地方还能种吗?老百姓还会种水稻吗?品种又怎么选?……,一系列水稻种植的问题摆在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干龙滩社区“两委”面前。怎么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作为驻社区第一支部书记的冉涛第一时间想到了服务七星关区的科技特派团。
随着国家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相关政策的实施,决定发展高质量水稻种植,打造干龙滩社区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
然而在最开始那段时间,对于水稻种植,很多村民还是不理解和不支持,冉涛的水稻之路并不顺畅。
“主要是科技普及力度不够,”冉涛说。村民们发展的多是传统农业,受祖祖辈辈的传统种植方式影响,加上科学种植技术的欠缺,导致大家对农业实用技术半信半疑。
冉涛认为只有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使村民增产增收,他们尝到了甜头,思维自然发生转变。因此,他想到了科技特派团。
在从冉涛那里得知干龙滩社区要发展高质量水稻种植后,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派员们坐不住了,以赵龙、梅艳、余本勋和田孟祥为主的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粮油小分队通过多次到社区调研考察,认为社区恢复水稻生产是切实可行的,这让社区“两委”对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更是信心满满。
小分队为社区规划首期恢复田块,同时无偿提供自育优质稻新品种种子,从秧田耕整、壮秧培育、合理移栽、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全程技术服务指导。赵龙说:“村民们即使有土地、人力等资源,但是没有技术支撑,再努力也发挥不了作用,而农业实用技术就像久旱逢甘霖,解决了他们对种植技术的渴望。”目前,该社区首批恢复种植的30亩优质水稻,长势非常喜人,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奠定了较好基础。
干龙滩社区交通便利,离七星关城区较近,已融入了毕节中心城区15分钟经济圈。在科技特派员的建议下,社区“两委”计划以水稻为基础,今后还将采取稻鱼、稻虾、稻鳅综合种养殖模式,形成立体农业,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开发亲子耕种、抓捕稻田鱼、帐篷露营、稻田迷宫游戏等项目,扩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人:李剑南)
原文链接:http://kjt.guizhou.gov.cn/xwzx/dtyw/202303/t20230313_784648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