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联播】403秒!我国人造太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时间:2023-04-15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4月12号,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了2017年创造的101秒的世界纪录。
本台记者 方田:这里是中国人造太阳的控制大厅,中国人造太阳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刚刚突破了400秒,这是人造太阳装置建成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实验成果,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403秒!第122254次实验!4月12号晚,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人造太阳”获得重大成果,在灯火通明的控制大厅,科学家们彻夜奋战,为刚刚创造的新的世界纪录兴奋不已。
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自从2017年,我们取得了10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EAST团队历经了7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物理上和工程上解决了系列的问题,(这次)实现了403秒的高性能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聚变工程和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海水作为这项反应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能建造出一个实用的“人造太阳”,就有望帮助人类实现能源自由。但这项工程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们已努力70多年。
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在物理上,(解决了)比如在平衡和稳定性,在工程上我们解决了高效微波加热,精确的等离子体的控制,以及粒子平衡问题。
据他介绍,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在这一特定条件下,粒子的温度、密度都大幅度提升,能有效降低未来聚变电站的发电成本,增加发电效率。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教授 黄图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中国的EAST团队长期开展广泛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这几年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突破,这次高约束403秒等离子体运行,对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未来的实验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人造太阳上有核心技术200多项、专利2000余项,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据了解,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让聚变核能在中国点亮“第一盏灯”。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5372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 2025-08-11民主监督助力长江保护,皖...
- 2025-08-08宿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生...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