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创新研究生“1+2”联合培养机制 破解工程师“引育留”难题
时间:2023-04-22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近年来,绍兴市共建研究院把工程硕博士(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培育与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紧密结合、研究方向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紧密结合、研发能力与最终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构建具有绍兴产业特色的工程硕博士(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融通的工程师培养新路子,实现了工程师引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三方共赢”。
从“书本教学”到“一线实践”,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里。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需要,在新昌44家企业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生入学后,1年在浙江理工大学进行专业知识学习,2年到新昌企业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清单,建立以教授导师为课题责任人、企业导师配合指导、研究生团队组织实施的培养机制。自2018年起,浙江省教育厅认定参与新昌联培工程硕士为单列招生指标,并予以分配(≥30人/年)。目前,已有4批共计132名在校研究生入驻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涵盖机械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经管、纺织工程、法律等专业。
从“虚位以待”到“联合攻关”,把成果落在企业项目上。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后,采用以企业技术项目为牵引,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的培养原则,研究课题不再聚焦于基础理论,而是紧扣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一组研究生对接一个企业,一名学生攻关一项技术难题,企业技术难题由“虚位以待”变为“教授+研究生团队联合攻关”,相关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在产品工艺改良、技术瓶颈攻克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基地企业实践课题实现100%全覆盖,项目完成率高达96.75% 。
从“撒网海选”到“精准就业”,让工程师融入企业发展中。新昌县委县政府和有关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构筑良好的工程师“引育留”环境。政府每年安排研究生培养、基地运行专项经费300万元,给予就读的研究生每人每年1.5万元奖学金,毕业后留新昌工作还可以享受20万元购房补助、每年1.8万元安家补贴等政策。此外,提供6600多平方米专项办公用房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为研究生和导师安排好人才公寓。企业提供每人每月2500—4000元研究生生活补助。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使研究生就业由“撒网式选择”变为“精准型双向选择”,有效破解以往工程师到企业后环境不适应、岗位不匹配、学非所用等问题。
(来源:新昌县科技局)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3/4/19/art_1228971345_590081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