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安徽省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案》

时间:2023-04-22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一、起草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重要指示,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安徽省实际,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安徽省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文件起草情况

  省科技厅在充分学习《意见》等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借鉴相关省市等先发地区的经验、做法,赴市县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牵头起草了《方案》,并征求省有关单位、高校院所、企业和科普专家意见建议。《方案》经修改完善,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省科技厅联合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等单位于2023年4月4日印发实施。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安徽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力争达到16%,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到2035年,安徽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力争达到28%,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明确安徽省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实施方案的遵循、要求和2025、2035年的主要目标。

  (二)夯实全社会科普责任。强化八个方面科普主体责任,即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各类媒体、广大科技工作者、公民等主体责任,推动我省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共进的“大科普”发展格局。

  (三)组织实施科普工程。实施六个科普方面工程,即科普能力建设工程、科普产业培育工程、科普精品打造工程、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工程、科普终身教育工程、科普舆论引领工程,全面加强我省科普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四)保障措施。完善三大保障机制,即科普激励机制、科普投入机制、科普监测机制,确保各方责任和重点工程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主要创新点

  一是推进科普产业提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市制定科普产业规划,推动科普与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企业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支持设立安徽省科普协会。招引国内外知名科普企业,兴办、培育一批本地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合肥等市发展科普产业联盟,助推一批科普企业在全国占领高地。

  二是打造安徽特色科普活动品牌。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依托“科大硅谷”、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和一流科教资源平台,聚焦尖端科技领域开展科普宣传。鼓励在各类科技展览展示中增加科普活动内容。精心打造“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科普赛事,举办“典赞•科普安徽”年度活动。依托安徽卫视及科教频道开设“科普60秒”等栏目。

  三是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依托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科创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提升全社会对于前沿科技的认知基准线。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聚焦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围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和老龄工作等阶段科普需求,分类指导、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措施,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五是完善科普激励机制。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开展安徽省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褒扬激励。支持事业性质的科普场所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各级财政保障科普工作投入,将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六、保障措施和下一步举措

  一是建立科普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方案》的学习宣传力度,压实各职能单位科普工作责任,推动形成科普上下联动、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机制。

  二是构建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普事业,不断夯实全社会科普责任,积极营造人人热爱科普、人人关心科普、人人支持科普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解读联系人:省科技厅人才处赵云飞

  联系电话:0551-62655987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安徽路1号省科技厅419室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public/21671/1215481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