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多维发力赋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增效
时间:2023-05-07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一是聚力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企总数达1624家,全省研发“双百强”企业和百强高企中芜湖均占五分之一。一批优秀企业创新实力走在全国前列,海螺碳捕集纯化利用技术填补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空白,奇瑞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九年蝉联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榜首,居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第21位。以航瑞动力、华明航电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在无人机、通航飞机领域率先实现核心技术100%国产化,不出航空产业园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航飞机,在业内赢得“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赞誉。
二是聚力搭建创新平台。把平台载体作为集聚创新资源的关键支撑,组建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每年拿出10亿元产业创新专项资金,全力打造哈特机器人研究院、西电芜湖研究院等56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32个,其中国家级56个,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次蝉联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百强,新型研发机构数占全省四分之一。拿出全市最优地段,投资260亿元布局建设湾谷科技园、梦溪科创走廊等十大创新园区,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正加紧施工建设。
三是聚力招引创新人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在全省率先组建人才发展集团,作为全市“人才总服务商”和“城市HR”,面向全球广泛集聚人才资源,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86个、高端人才4000多人。常态化开展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活动,市级负责同志带领产业链企业到高校开展城市推介、上门招聘,近两年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过10万人,2023年计划再招引6.5万人以上,力争“十四五”期间超过30万人。围绕产业创新,在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高校开设冠名班、订单班50多个,定向培养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急需人才2800多人。
四是聚力完善创新机制。全过程构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政策体系,开通科研项目管理“绿色通道”,推行信用承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包干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2022年登记科技成果1835件、同比增长150%。加快建设芜湖科技大市场,推动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在芜设立15家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开展“百校科技成果大收集”“千企大走访”活动,2022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64亿元、同比增长49%。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jckj/1215718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池州市科技局三举措强化科技惠企服务
下一篇: 黄山市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
最新信息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