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规模化养羊需要从外地采购饲料 直到有人点“薯”成金
时间:2023-05-07 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点石成金只是美丽的传说,点“薯”成金却成为美丽的现实。
4月23日,位于屯昌的海南澳笠农牧有限公司内,草地碧绿,一排排羊圈里,膘肥体壮的湖羊见人靠近,欢快地“打招呼”。“公司目前存栏近4000头羊,是海南最大的肉羊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李开嵘介绍。
前几年,江西畜牧大户李开嵘来海南考察,发现这里羊肉市场需求大,但羊品种单一。嗅到海南肉羊产业商机,李开嵘在屯昌创办了肉羊企业。
但在实际运营中,李开嵘却发现,海南看似遍地青草,但能给羊做饲料的却非常稀缺。“海南秸秆综合利用率低。”李开嵘坦言,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从外省采购饲料来喂羊。
一次偶然机会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为李开嵘带来了新的思路——由该院木薯团队选育出的优质可饲化高产木薯品种,结合畜牧团队研发的发酵全日粮技术,能就地取材,让小木薯成为羊的盘中餐,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
“木薯是生产淀粉、动物饲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约70%,茎叶蛋白质含量约26%,能为动物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中国热科院木薯产业创新团队成员张洁介绍。
“而发酵全日粮技术,则以多种农业废弃物、副产物等为原料,对调节动物机体代谢、肠道健康等有显著作用,是解决热区饲料短缺,养殖效率低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热科院畜牧研究中心副主任吕仁龙说。
海南澳笠农牧有限公司圈养的湖羊长得十分健硕。“试验证明,用10%木薯发酵全日粮喂羊后,湖羊月增重量近15斤,达到国内湖羊规范化养殖平均水平。”李开嵘说。
长期以来,海南都是我国木薯的主产区。海南种植木薯具有天然气候优势,3年可以种植两造。但前些年,木薯加工产业链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下,海南种植木薯的面积锐减。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通过选育、改良新品种,推进木薯粮饲化产业,延长木薯产业链等举措来提高木薯的亩产值,农业科技助力小木薯长出新经济。
“当下,木薯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取得了新突破。”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开绵说,由中国热科院培育出的首个高抗朱砂叶螨、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华南13号”,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饲化主推品种。
同时,中国热科院还针对木薯变性淀粉原料稳定性差、技术集成度低和效益不高的难题,集成创新木薯粮饲化利用的加工关键技术,拓宽了木薯产品应用领域,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http://dost.hainan.gov.cn/kjxw/mtjj/202304/t20230425_34061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 2025-08-11民主监督助力长江保护,皖...
- 2025-08-08宿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生...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