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数实融合赋能四链 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03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持走“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助力,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绍兴市科技局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思路,“点、链、网”推进,加快构建“创新企业+创新平台+领军人才团队+产业基金+中介机构”集聚共生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2022年,绍兴市实施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8项,列全省第三位;28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40%,其中14项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列全省第二位)。
今年1-4月,绍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率30.9%,全省第2位。2项成果入选全省重大科技成果名单,排全省第3位,如浙江晶盛研制出国内第一台6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实现进口替代;浙江钠创突破了铁酸钠基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可控合成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锂电核心材料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
实施“三个全覆盖”计划
完善产业链创新生态体系
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能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领军企业省级以上高端研发机构全覆盖和标志性产业链院士级领军人才团队全覆盖“三个全覆盖”计划,实质性启动绍芯集成电路、鉴湖现代纺织、曹娥江新材料和浣江航空航天四大实验室建设,现代纺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省级综合体16家,列全省第3位,共为1.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技术开发等服务10万次以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2022年,共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人才17人,列全国同类城市第1、全省第1位。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覆盖浙江省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绍兴现代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药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精细化工超临界反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已引进韩忠朝等院士级领军人才团队,近期谋划布局医疗器械创新服务3C平台、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生物医药区域检验及诊断试剂研发平台等平台。
建设“1+9+N”数字化应用
促进四链创新资源融合开放
以“补链、强链、延链”为目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纺织等标志性产业链,整合集成高校院所、科创平台、专家团队、科技金融等创新资源,构建“一图总览、九库联动、N表透视、全景画像”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日前,在中国(绍兴)科技金融合作推进大会上,以集聚全域科创资源为抓手,正式上线“ 绍兴·创谱”应用,该应用结合标志性产业链群,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并以培育壮大企业为重点,绘制企业创新画像,编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线路,为企业精准推送前沿资讯、技术分析等创新服务。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全球首发“四链融合指数”,主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绍兴“四链融合”精准对接的算法模型,围绕“四链融合”设计数字化平台,将创新、产业、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以及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整合于一体,对城市的“四链”及“融合”进行精准画像,更精准、实时地把握当前四个链条的发展融合现状和潜在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府“四链”治理水平。开展重点产业国产化率研究,为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提供智能化支持,形成具有绍兴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全域创新体系。
开展“创新联合体”攻关
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
绍兴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创新联合体创建工作,共建成市级创新联合体11家,精准对接绍兴市现代纺织、绿色化工、金属加工、珍珠、黄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全力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高能级平台,如染料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国家企业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原料药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支持创新联合体参与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及绍兴市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指南凝练,在市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重点榜单中设立创新联合体榜单,重点扶持并引导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紧密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的部署,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选题。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充分带动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科技力量,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破解“卡脖子”难题。如硅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产业化及装备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承担“MEMS 传感器批量制造平台”等国家、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截至目前,11家市级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联合相关企业及高校院所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40余项,项目总投入近7亿元。
(来源:创新浙江)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3/5/31/art_1228971345_590084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