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走进杨凌:坚持科技助农,为上合“画卷”添光彩

时间:2023-06-03 来源: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2023年6月1日《中国新闻网》

  橙黄色机械臂准确识别出挂在树上的苹果,随后模拟采摘、转运、投入栏框的动作,作业流畅、一气呵成。

  5月30日,一位特别的苹果采摘员——双臂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考察团走访陕西杨凌期间,手机镜头里的“宠儿”。

  当被问及机器人一般能采摘多少个苹果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杨福增教授团队研究生许翔虎自豪地答道,“这是我国高校第一台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目前该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完成了果园实地试验,并与前后两台装载运输机器人一起,组成一个苹果采摘转运多机器人系统。该双臂采摘机器人单臂摘一个苹果大约花费7.5秒的时间,折合下来即该机器人约每3.25秒摘一个苹果。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访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和五泉镇王上村,近距离体验农业科技的魅力。除了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一个又一个身怀绝活的“科技明星”,让人们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智能温室借助数字化水肥精准管理和智能化远程控制技术,为番茄藤蔓实现精准施肥;

  无机人空气采样器可在低空领域实现不同位置和海拔的气体采样,为作物种植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学堂、精品民宿和农家小院等优美建筑,则让考察团一窥王上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扬帆风正好,凌云向未来。”这些年来,通过“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杨凌早已从一座普通的关中小镇,发展为闻名遐迩的“农科城”,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目前,杨凌在小麦遗传育种与条锈病防控、牛羊体细胞克隆、苹果抗逆生物学、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苹果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杨凌着力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依托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惠及多方。“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政府推动”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已推广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参访期间,被称为农作物“千里眼”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就是让无数农户受益“好帮手”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技术顾问黄卫利介绍说,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农户发现病害时往往为时已晚,因此需要研发好预警系统。

  黄卫利表示,该系统可根据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云计算,提前计算出作物病穗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方式,让农户尽早做好防治。目前,这一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涉及陕西、河北等17个省份近300个县。

  一路走、一路看,杨凌用科技所绘制的现代农业“画卷”愈发精彩。谈及此次参观的感受,考察团志愿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崔芳洁不禁开心说道,“这些农业科技真的很有意思、很厉害!”她表示,十分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创新技术推动杨凌乃至国内农业发展。

  杨凌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发展,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为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原文链接:https://kjt.shaanxi.gov.cn/kjzx/mtjj/3084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