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科学家发展并验证一种新响应理论方法

时间:2023-06-18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郭国平教授和曹刚教授等人,与国外同行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驱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发展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响应理论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微波光子与半导体量子比特的强耦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既是利用微波光子实现量子比特间长程相干耦合的前提,也是探索丰富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钥匙。在之前的工作中,课题组借助高阻抗超导微波谐振腔,实现了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的强耦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强耦合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动力学现象。

  研究人员制备了高阻抗微波谐振腔与两个双量子点集成的复合器件。通过探测双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微波响应信号,发现由于耦合强度的提升,现有色散读出理论方法失效。为此,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新的响应理论方法,与现有理论将谐振腔的影响当作相对独立的微扰项不同,新理论将谐振腔视为受驱系统的一部分。利用该理论,研究人员成功模拟和解释了实验信号,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两个双量子点的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情形。

  这些实验和理论研究为理解周期性驱动下的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同时,该研究发展和验证的理论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可扩展性,不仅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的杂化系统,还可扩展到更多比特,同样可能应用于其他物理体系。(记者 吴长锋)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6379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