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揭示地球下地幔物质组成和温度结构

时间:2023-07-10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忠庆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副教授阮友谊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倪四道合作,在约束地球下地幔物质组成与温度分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地球下地幔位于地表以下660~2890公里深度处,是地球最重要的圈层之一。地震学研究发现,下地幔并不均一,存在分布广泛、尺度不一的波速异常。尤其是位于非洲和太平洋下方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其横向和径向尺度可达上千公里。这些异常体的性质、成因及其对地球演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揭示地球下地幔物质成分和温度空间分布对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至关重要。

  联合地震学层析成像和地球内部矿物弹性性质是揭示下地幔物质成分和温度空间分布的关键手段。由于下地幔极高的温度和压强条件,通过实验测量处于下地幔条件下的矿物弹性性质极具挑战性,而常规的矿物弹性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极其昂贵。为此,吴忠庆课题组提出并发展了计算量不到常规方法1/10的弹性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近年来,该课题组利用这一方法系统研究了下地幔主要矿物的弹性性质,结果与相对低温和低压的实验数据很符合。

  研究发现,下地幔的横向温度分布满足高斯分布,其横向展布在1600公里深度以内变化很小,然后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变宽。在下地幔最底部,其横向温度分布不再满足高斯分布。这表明下地幔底部的横向不均一性很强,可能和LLSVP的存在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下地幔上部的波速异常主要源于热异常,而下地幔最底部的波速异常则主要源于化学成分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LLSVP与周围地幔相比在下地幔底部密度更高,在2700公里深度以上密度更低。此外,LLSVP与周围地幔相比温度更高,更加富集铁和布里奇曼石,这支持了LLSVP可能源自地球早期形成的基底岩浆洋的假说。(记者 王敏)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6740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