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资讯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民法典相伴

时间:2023-07-0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最关键一环,是“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初一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六条规定,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从科技成果转化:

  (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二)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

  (三)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

  (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

  (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六)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在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中,均涉及双方签订“技术合同”,合法有效的“技术合同”是科技成果持有者的“保护盾”。

  那么,如何利用这个“保护盾”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呢?

  请一起来了解民法典对“技术合同”的规定吧!

  民法典之技术合同篇

  民法典共1260条,第三编“合同”的第二分编“典型合同”共有380条,占据民法典30%的篇幅。在“典型合同”中,包括了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在内的十九类有名合同。

  →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经济生活习惯上按其类型已确定了一定名称的合同,该类合同往往具有典型性。

  “技术合同”编在民法典中位列第三编“合同”的第二分编“典型合同”中的第二十章,从第843条到第887条,分别将“技术合同”细化为:一般规定、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在民法典的相伴下,科技成果所有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在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可适用的技术合同类型,合法运用民法典的保护,安心将自己的技术成果带出实验室,真正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技术合同

  ▲什么是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各方主体对即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签订的合同,属于技术合同。

  ▲订立技术合同的原则

  订立技术合同,应当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

  同时应当注意,落实到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技术合同中,同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

  2.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享有权益,承担风险。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3.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技术合同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项目的名称。技术合同标的涉及的项目的名称,当事人应当准确约定。

  2. 标的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 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地域和方式。

  4. 技术信息和资料的保密。

  5. 风险责任的承担。

  6. 技术成果的归属和收益的分配办法。

  7.验收标准和方法。

  8.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及其支付方式。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10.解决争议的方法。

  11.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技术成果权益归属

  首先应按合同约定: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当依法由合同约定该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归属。

  合同未约定的,则:

  1.在合作转化中无新的发明创造的,该科技成果的权益,归该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2.在合作转化中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该新发明创造的权益归合作各方共有;

  3.对合作转化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各方都有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权利,转让该科技成果应经合作各方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损害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将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技成果所有权的,单位与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可以约定共同共有或者按份共有。约定按份共有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持有的份额不低于百分之七十;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的,许可使用期限不少于十年。


原文链接:http://kjt.gxzf.gov.cn/dtxx_59340/kjgz/kjtgz/t167278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