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建设看创新 | 新技术实现半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双提高
时间:2023-07-1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三北”等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多年来,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的重要任务,不断强化生态建设科技支撑,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
◆ 敖汉旗三义井林场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项目区
由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克什克腾旗林业和草原局、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依托赤峰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同研发的一项“半干旱区适应干旱造林技术研究”成果,在生态林适应干旱造林领域,研发了容器苗“两灌两沉”和裸根苗“保补促”适应干旱技术措施,综合集成树种选择、苗木类型和规格选择、整地、栽植密度、混交配置、抚育管理等系列适应干旱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质量,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林分,解决了在科学、生态、节俭的前提下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难题。
◆ 克什克腾旗半干旱区适应干旱造林示范地块
“采用‘两灌两沉’造林,4、5年生樟子松春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1%,4、5年生云杉春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2%,4、5年生华北落叶松春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2%。采用‘保补促’榆树春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7.5%,文冠果春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4.7%。”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显玉介绍,新技术与国内目前干旱荒漠区常规造林技术相比,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有显著提高。2019-2022年,通过生态林适应干旱造林技术,累计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敖汉旗培育樟子松、沙地云杉、华北落叶松、文冠果、榆树等人工林35万多亩,与常规造林相比,每亩降低造林成本220元。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增强了森林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能力,对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gzdt/kjtgz/202307/t20230707_23439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