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 攻关“卡脖子”技术 打造畜禽种业“中国芯”
时间:2023-07-1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种业是畜牧业的芯片,但目前我国畜禽种业中20%的奶牛、70%的肉牛种源依赖进口,仍然是畜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启动“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研究,着力打造肉牛核心育种基地。
前不久,优然牧业赛科星清水河肉牛核心育种基地新建项目开工,计划采取新型育种模式,结合人工授精、肉牛性控冻精生产等技术,在大幅缩短育种周期的前提下,培育出一批成绩优秀、生产性能优异的种公牛。
郭释方 内蒙古台记者
此次基地建设设计肉用种牛存栏规模1000头,总投资约5000万元,每年可培育优质种牛200头,生产冷冻精液100万剂。同时建成规模化高品质种用胚胎的生产平台,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设计标准、技术集成和种源培育的核心基地。
李喜和 内蒙古赛科星研究院院长
用精准检测结合传统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测定来开发高效的育种技术,缩短育种时间,培育适合中国高品质肉牛的新品种、新品系。
育种技术是牧业科技创新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核心”。2022年,自治区启动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行动,其中,畜禽种业围绕奶牛、肉牛、肉羊等重点领域发布榜单4项,共立项5项,支持财政科技经费共计8700万元。在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奶牛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了奶牛“胶囊性控精液新技术”。
今年,内蒙古在现代生物育种领域方面下功夫,新争取国家种业振兴资金1.9亿元,较去年增加1亿元,自治区投入1.55亿元,总投入达到3.4亿元,构建起强有力的种业振兴政策体系,有力保障种业振兴“三大工程”实施。
莫日根 自治区科技厅
农村科技处一级调研员
聚焦肉羊、肉牛、骆驼等主导特色产业,支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方面的研发工作,共立项17项,支持财政科技经费3500多万元。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mtjj/202307/t20230713_23468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