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百名教授联百企” 科技成果“上新” 产业价值“落地”
时间:2023-07-30 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实验室里的仪器嗡嗡响动,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邹金特副教在操作台前,做着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这一瓶是来自企业的生产废水,碳源含量高且易生物降解、氮含量少,是一种高品质碳源,但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反硝化脱氮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今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与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签订《欧诗漫高碳废水和固废作为恒丰污水处理厂外加碳源的可行性评估研究》,探究“变废为宝”的可行性。
按照规定,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必须通过预处理,满足标准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此企业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然而,企业产生的废水却是一种可生化性极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补充,变废为宝。
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却因碳源不足常常“吃不饱”。从2017年开始,德清县恒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狮山污水处理厂)每年要向外购买近百万元的碳源,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目标。
“从目前的试验结果来看,欧诗漫的高碳废水和固废作为污水处理厂外加碳源的可行性很高。”邹金特说,“搭建起上下游企业沟通协调的联动平台,不仅污水处理厂能够降低采购碳源成本,企业也能在处理废水和固废时减少碳排放,另外碳源制备造成的碳排放更高,所以减少碳源采购降低的碳排放数据将会更大。”
高校牵手当地企业,源于一次“破题”。以高质量建设“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为着力点,自2021年起,湖州市德清县科技局、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研究院、康乾街道多方联动,开始实施“百名教授联百企”助企行动。从开始的探索阶段到趋于成熟,校地企三方“合作圈”正在不断深化。
早园笋是德清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但是生产周期短、产品保鲜难、营养功能挖掘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长期影响早园笋生产和销售。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吕飞作为技术顾问参与德清早园笋保鲜难题攻克。
“以竹叶为基材,通过生物酶法改性制备竹叶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脂质替代物,建立竹叶可溶性膳食纤维凝胶体系,与脂肪有相似口感。”吕飞介绍,“目前我们已发现,利用生物保鲜剂协同过冷保藏,可以有效降低竹笋的重量损失率、维持较好的质地和营养水平。”如今,早园笋保鲜又添“黑科技”。
“百名教授联百企”制度,通过定期收集、交办、解决人才和企业发展难题,在企业家和高校间架起桥梁,让更多人才“智力”转变成为企业发展动力。
(来源:德清县科技局)
原文链接:http://kjt.zj.gov.cn/art/2023/7/28/art_1228971343_590090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15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 2025-08-14佳木斯市市长王铁:紧盯重...
- 2025-08-13张兴赢会见广西电网有限公...
- 2025-08-12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 2025-08-11民主监督助力长江保护,皖...
- 2025-08-08宿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生...
- 2025-08-07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