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中国量子计算二十年——写在第二届量子计算大会召开之际

时间:2023-08-13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将于8月19日至20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将集中展示量子计算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为量子计算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提供交流平台,从不同侧面勾画中国量子计算新面貌。

  以2003年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量子计算已经走过20年发展历程。从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简陋工作室干起,20年间,中国量子计算实现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开始量子信息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至今还记得,1980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发现,国外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对量子光学的研究,而彼时国内相关研究几近空白。

  面对巨大差距,郭光灿同一群中国留学生相约:“谁先回国谁就先组织队伍,把中国量子光学这个担子挑起来!”

  1984年,回国后的郭光灿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个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此后,他开设了国内第一门量子光学课程,组建了第一个量子信息实验室,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973”项目,组建起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科研单位50余名学者组成的团队。

  如今,这个队伍里的五位课题组长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多位年轻学术骨干在量子信息科研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中国人有自己的“量子算力”,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间编号为“8013”的闲置教室里,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正式成立。“有时只能站着研究。”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科研团队成员记忆犹新。

  站着研究,为了让中国量子计算“站起来”。

  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量子计算云平台……那间简陋的闲置教室,为近年来一个个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如何将量子计算由实验室向工程化、产业化推进这个“时代新问”又一次摆在了科研人员面前。2017年,在没有企业愿意合作开发量子计算机的情况下,郭光灿院士和郭国平教授带领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团队,联合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

  斗转星移,如今在权威机构公布的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上,该公司已坐拥234件专利,排在量子计算行业国内第1、国际第6。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16年8月,国务院颁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量子计算机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年,“量子信息”首次出现在“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这一年起,教育部正式把量子信息学科纳入本科生教育,以加快量子领域人才梯队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源正涌向量子赛道,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毫无疑问,量子计算已经成为中国“硬科技”的一张闪亮名片。 (记者 丁一鸣)

  

  


原文链接:http://kjt.ah.gov.cn/kjzx/mtjj/1217307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