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舆情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雨林”式生态

时间:2023-09-03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就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企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培优育新、招大引强,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雨林”式良好生态。

近年来,我省加快打造以双创、创新型中小企业、规上企业为基础,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优质企业梯队。

培育中小企业扩总量。2022年底,我省工业企业达16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65户、居全国第7位。这离不开我省各地出台“小升规”奖补政策,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

持续扩大中小企业总量,我省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深入贯彻《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三赋”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办好“创客中国”安徽大赛。大力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升规纳统”,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

聚焦专精特新提质量。自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有关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以来,我省坚持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五企共育”工程。省级每两年出台政策,市县叠加支持,形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22年,我省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数据显示,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40户,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7户,数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8.5%的数量,贡献了近30%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阔步走向资本市场,全省70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022年上市12家,占当年全省上市企业的80%。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面,我省还要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扎实做好专精特新“下半篇”文章,谋划制定新一轮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加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引育力度。深入实施省“专精特新板”三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一期、二期基金募投,推动更多企业挂牌上市。贯彻落实工信部“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深化拓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

打造龙头企业强脊梁。近年来,我省突出龙头带动、高端引领,大力引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世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据统计,2022年,我省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51户,其中,超千亿企业5户;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6户,铜陵有色、海螺集团连续四年入围“世界500强”。

招引、培育龙头企业,我省要继续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完善民营龙头企业培育库,发布民企百强榜单。支持各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等,培育更多百亿企业、千亿企业。

此外,在降本增效方面,近年来我省持续增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本增效行动还要持续实施,坚持降成本、抓改革、强管理多管齐下,持续提高行业及企业效益水平。大力实施“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23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强化要素保障,减轻企业负担。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办法;持续扩大“亩均英雄贷”覆盖面。

“今年,我省将继续坚持‘培育+引进’双轮驱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省经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完善选育、赋能、壮大机制,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


原文链接:http://jx.ah.gov.cn/sy/syzx/snjxyw/1486710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