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个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大成效
时间:2023-10-22 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9月21日至25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天文、气象、地质领域知名专家,在冷湖对全省首个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同步发布专项亮点成果。
项目经过连续三年多的科学监测,确认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地区是极佳的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具备目前国际一流光学台址条件,其视宁度参数与国际知名光学/红外站址相当,甚至优于个别国际优良台址,相关科学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同时,通过系统性统计分析卫星观测数据,项目组在海西州遴选出三个潜在射电多波段候选台址,经过连续数据采集及综合分析,基本确认雪山牧场是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亚毫米波候选台址,在观测季具有与当前国际最佳亚毫米波台址相当的可沉降水汽含量条件。
项目执行期间在赛什腾山、雪山牧场天文候选台址构建了相关气象观测数据集,建立了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模型、冷湖地区地理环境空间数据库和天文台址地理环境适宜度模型,建成了冷湖地区天文观测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为天文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自主开发的自动时域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已落地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墨子巡天望远镜、1米SONG望远镜和50厘米50BiN双筒望远镜等设备,开展了超新星等巡天观测。建立的双周期天琴座RR型变星的量天尺将对星系和宇宙的距离测量产生重要影响,发现迄今为止宇宙中最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上述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学》。此外,项目还开展了星系形成和演化、宇宙学、黑洞、引力波和中子星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观测与理论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10余篇。
期间,青海省科技厅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学家工作站举办了亮点成果发布会,就暗夜星空保护条例、光学天文台址、冷湖的气象与地质、最佳星系量天尺-双周期变星、宇宙中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等5项成果进行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崔向群、史生才、景益鹏和项目总体组组长杨戟研究员对专项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青海在全国率先以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天文基础科学研究,这项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体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主动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责任和担当,对推动青海开辟科技发展新领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和培育新的优势特色学科起到了引领作用。
下一步,青海省将充分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和不可复制的科研场景,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争取更多大型天文科学装置和国际领先观测设施落地建设,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光学和射电天文科学研究基地,为服务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海力量。
原文链接:https://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992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