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回顾(9月25日—10月15日)
时间:2023-10-22 来源: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本周之“最”
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发布
12日,同时发表在《科学》《科学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21项研究,公布并详细解释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脑细胞图谱。这些研究对3000多种人类脑细胞类型进行了特征分析,阐明了某些人类脑细胞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区别。与之前发表的论文相比,新研究和数据揭示了人脑许多区域的神经系统细胞构成以及人脑的独特之处。
迄今最高能脉冲星伽马射线“现身”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使用纳米比亚高能立体望远镜系统探测到了源自脉冲星的迄今最高能量的伽马射线:一颗船帆座脉冲星发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达到了惊人的20太电子伏特(TeV,万亿电子伏特),大约相当于可见光子能量的10万亿倍。这一研究挑战了科学家此前对脉冲星的理解。
科技聚焦
器官异种移植展现长期存活率
《自然》杂志1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将基因修饰猪的肾成功移植到非人灵长类体内的手术。修饰该猪的基因组以敲除抗原编码基因,加入人类基因并清除猪病毒,就能让猴子获得约两年的长期存活率。这项临床前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将基因修饰猪的肾脏用于人体移植的临床测试。
前沿探索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揭示量子计算机出错位置的新方法,将识别量子计算错误的能力提升了10倍。这一研究将促进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
“贝努”小行星样本含生命所需关键成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对具有45亿年历史的小行星“贝努”上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富含碳和水,这些证据都表明,地球上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能也存在于“贝努”的岩石和尘埃中。
技术刷新
仿生手实现与神经和骨骼高度融合
科学家一直尝试将仿生手长期集成到佩戴者的神经和骨骼系统中。此次来自瑞典、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人机界面,允许假肢通过骨整合舒适地连接到佩戴者的骨骼上,同时还能通过植入神经和肌肉的电极,与神经系统进行电连接。对于面临截肢的人来说,这项新技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科技轶闻
基因编辑让鸡获得禽流感抗性
在一项生物技术概念验证研究中,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对禽流感有部分抵抗力的鸡。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潜在策略,有助于减少禽流感从野外禽鸟向养殖家禽的传播。
原文链接:http://sti.xizang.gov.cn/xwzx/gjkjzx/202310/t20231016_3807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科技改变生活,智能护佑老人
最新信息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