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监管

山西省科技厅完成首批33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时间:2023-12-24 来源:山西省科技厅  作者:佚名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能源革命和产业创新,2023年12月13日,山西省科技厅批准重组新建2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厅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标志着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坚持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到山西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山西省科技厅聚焦总书记赋予山西的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两大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等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平台、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一体化布局,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力量和有益补充。自1996年启动建设至2023年11月,省重点实验室共建设142家,已经成为我省推动原始创新、引领学科发展、解决经济社会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但也存在部分实验室定位不清晰、研究方向分散、规模体量较小、人员交叉重合、运行管理不规范、对重点产业支撑能力弱、与其他普通实验室比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难以适应有组织科研的发展需要,不能很好支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亟待通过优化重组解决。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精神,省科技厅将实验室优化重组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重要内容,加强全省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统筹存量与增量,做好超前部署和发展引导,于2023年3月正式启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将“四个面向”贯穿于优化重组全过程,推进协同合作、良性竞争、资源共享。

  二、坚持先立后破

  2023年4月至9月,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内外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进行调研,深入交流研讨,共商改革之策,找准推进路径方法,形成了《山西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确立了“先立后破、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分批推进”的原则,采取“国家平台引领示范、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广泛领域打造标杆、区域协同厅市共建”的思路,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撤销、新建的“五个一批”方式推进优化重组。原则上每个细分领域建设一家,遴选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科技“特长生”,杜绝同一或相近领域重复建设。首先对优化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批准立项建设,树立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标杆示范,然后撤销重组前的原省重点实验室,实现先立后破、新旧衔接。

  2023年10月至11月,省科技厅分别赴各市、高校、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确定16家能源领域实验室率先开展优化重组工作试点,其他领域选取5家考核优良的实验室创建优化重组标杆,采取省市联动方式建设12家厅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模式,为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打好基础、积累经验,蹚出一条新路子。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使命定位进一步清晰,实验室类型明确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前沿技术研究类、厅市共建类等三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侧重于获取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为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科学支撑,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前沿技术研究类侧重于未来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厅市共建类侧重于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等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运城盐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李新教授说:“实验室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盐湖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立足区域生态安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做好重要特色生态资源的抢救性发掘与保护研究,努力将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研究特色更加突出,打造“专精特新”实验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由原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而成,该实验室立足山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致力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将研究方向优化调整为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成灾模式、隐患智能识别及精准评价、监测预警及智能化管控、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能力,以科技创新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冬说:“煤系关键矿产资源精细勘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将研究方向由原来的4个压缩为3个,更加聚焦特色优势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进一步提高,打造2.0版的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研发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近3年研发总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除省财政倾斜支持外,要求依托单位每年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凸显重点实验室集聚高质量科研成果、汇聚高层次仪器设备、凝聚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首位地位。

  ——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引聚、培育、使用和留住人才的重要载体。21家重组新建的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实验室固定人员平均数量由38人,增加到61人,平均年龄41岁;主任平均年龄由58岁,降低到52岁,最年轻的44岁。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化工过程强化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通过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主任由“50后”过渡到“70后”,顺利实现新老过渡,推进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三、强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省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明确定位使命和目标任务,加快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通过有组织科研推进原创性、引领性创新,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推动传统生产力跃升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据智能与认知计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文剑教授说:“实验室由山西大学、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开展认知计算、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及应用等研发,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壮大发展山西数字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建设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重大科技任务。2023年6月,省科技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提出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升行动。本次优化重组后,能源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5家,覆盖了矿产资源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主要方向;在氢能高效储制氢技术、核能技术、战略性矿产资源等新兴领域和紧缺方向新布局建设7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效储制氢技术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丽研究员说:“氢能正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赛道’,科技创新尤其关键。实验室围绕氢能产业链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开展低成本制氢技术、固态储氢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研究,填补了我省氢能领域重点实验室的空白,将有效推进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其他领域的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将于2024年陆续启动开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省重点实验室布局方向每年度适当调整,空白或紧缺领域将在今后的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中查漏补缺。

  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强调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推动企业牵头或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一依托单位为企业的,须有高校共建;第一依托单位为非企业的,须有企业共建。通过产学研共建,搭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的地位,赋予企业更多的实验室建设权、资源调配权、评估考核话语权,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为解决产学研协作不畅、产业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提供可行方案。

  优化重组后,省重点实验室均由省内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共建,实现了以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为引领,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省重点实验室的格局,凝聚了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利于搭建互惠互利应用需求场景,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和创新生态。循环流化床高效清洁燃烧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素霞教授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压舱石,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重新组建的省重点实验室由太原理工大学牵头组建,依托单位集聚了燃煤发电产业链上游的锅炉研发企业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中游的发电企业苏晋朔州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下游的电力运行企业国网山西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产业链与创新链紧密结合,将大大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重型装备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立峰教授说:“太原科技大学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太重集团是高端装备制造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实验室由两家单位强强联合、共同建设,集聚了机械设计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团队,围绕重型机械装备产业链面临的智能化、无人化、少人化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将带动山西冶金、锻压、起重、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转型升级。”

  五、强化绩效导向和开放共享

  对于重组后的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将更加注重绩效考核,建立以业绩、成果和贡献为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定期评估和分类考核制度,完善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将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重大科技任务、科学贡献、人才培养和创新效能、健全人员分类管理与激励机制等作为重要考核评价指标,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实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激发省重点实验室创新活力。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确定财政支持经费,实行动态调整和差异化支持措施,对符合条件开放运行且绩效考核优良的省重点实验室,每年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经费支持;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实验室将撤销省重点实验室资格。

  同时,要求省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纳入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加大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力度,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原文链接:http://kjt.shanxi.gov.cn/xxgk/zfxxgkml/acs_11737/sysyptjdjsc/202312/t20231219_94492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环保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