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 建设制造强市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间:2024-01-14 来源: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回眸2023
2023年,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系列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个特别注重”“九个有力有效”等部署要求,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建圈强链”和区域结对联动等重点工作,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强统筹细调度,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克服超预期因素影响,制定稳增长方案,实施430家重点企业多轮次全覆盖走访服务,开展工业抓项目促投资攻坚大会战和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一业一策”“一企一案”促进企业提能上产、项目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签约落地。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国(4.0%)、全省(6.8%);新引进熊猫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项目222个,总投资4183亿元,占全市协议投资的80%。
扩规模提质量,制造强市起势成势。出台支持制造强市建设“1个实施意见+1个政策措施+6个行动计划”政策体系及其实施细则,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拟定工业扬长补短追赶跨越三年行动,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以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和立体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制造业量质齐升。新增航空大部件、生物技术药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
锻长板补短板,建圈强链走深走实。聚焦17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锚定20余个细分赛道,创新探索“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深化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建设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展会,促成签约投资超1500亿元。实施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项行动,西部唯一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正式授牌,成飞、纵横无人机等链主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40%,汽车整车区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强创新促转化,产业科技加速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链主”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新增国防科技工业西部成果转化中心等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制造业领域总数达到88家)和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64家、居全国第4)。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占率全球第二,钇炭微球注射液打破进口“卡脖子”局面,自主研发高增益波导质密传输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斩获“中国工业大奖”。
优服务育主体,企业四上取得突破。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分类推动企业“四上”,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87家、达到44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84家、达到286家,通威新上榜“世界500强”企业,上云企业2.1万家、总数突破10万家,新增A股制造业和信息化上市企业4家、累计达到89家。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市场主体达368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二;1—9月,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080亿元、增长6.0%,占GDP比重达50.1%、较2022年底提高1.3个百分点。靠前服务为企纾困解难,通过“政策找企业”智能平台安排下达惠企资金22.8亿元。
搭平台广赋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提速数字新基建,1—9月,新建5G基站1.14万个(累计7.67万个)、充(换)电桩4.5万个(累计15.3万个),获批建设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强化“千企数改升级”,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东智同创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预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元、7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4%。
调结构促转型,城市保障有力有效。加快能源结构调整,17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建成投运,全市电网安全承载能力从1650万千瓦提升至1880万千瓦,城市虚拟电厂试点运行,中创新航等新型储能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绿色工业设计产品2项,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国内首条量产级和标准化绿氢电极产线在蓉投产,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营收快速增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跻身全国第四。
展望2024
2024年,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投资增速。
在科技创新上加力加劲,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能。聚焦提升平台功能,持续推动“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工业云、信息安全等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关键核心攻关,探索“长期技术合作+短期订单研发”合作模式,“揭榜挂帅”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项以上。聚焦加强成果转化,创新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场景应用,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
在结构优化上加力加劲,提升产业体系竞争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家具产业减污增效,不断做大光伏、氢能等新兴产业规模,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构建支柱、新兴、未来产业梯度发展格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总体规划、系统推进储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试点建设;持续实施“蓉耀工程”,提升电网承载能力,确保企业能源供给平稳。加快交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电能、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新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争创车联网先导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在建圈强链上加力加劲,构筑产业集群生态优势。聚焦优势锻长板,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创国家航空航天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长板补短板,建立产业链“薄弱缺”环节清单,开展“主配”牵手行动,发布跨区域制造业协作机会清单,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聚焦未来育新板,瞄准前沿生物、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产业新赛道,遴选培育后备产业链2~3条,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企业培育上加力加劲,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做强企业品牌,支持企业上规稳规、专精特新发展,冲榜稳榜各类“500强”企业,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上云企业2万家以上、上市过会企业10家以上。开展“工业精品”培育行动,提升“成都造”标识度和影响力。做优企业服务,推动“政策找企业”直达快享;提升壮大贷等政金产品服务,支持企业在融规模60亿元以上;打响“蓉易见”服务品牌,确保月月有主题、企业有感受。做好要素保障,加强工业区块控制线管理,创新盘活低效用地,全面推进“工业上楼”。
在数实融合上加力加劲,夯实智慧蓉城数字底座。提质产业数字化,持续开展“千企数改升级”行动,新建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力争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8。深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建设,做强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4%以上。加速数字新基建,推动成渝共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加快产业园区、商务楼宇、重点公共场所等5G网络深度覆盖。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高端SUV生产线
附件列表>>
原文链接:https://jxt.sc.gov.cn/scjxt/szgz/2024/1/12/cfa31fe5c6164b57b5d268454510b0e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