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迎AI应用创新“科学盛宴”
时间:2024-01-14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2023年12月28日至30日,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包括近20位院士在内的120多位学术界、产业界专家,就大模型范式的人工智能应用向全场景渗透的路径及无人驾驶、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发展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搭建起全栈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落地、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合作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生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赛为桥
促优质项目落地转化
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是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国内最高规格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的一场全国性盛会。其中,大赛总决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
本次赛事聚焦无人驾驶、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发掘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和优秀人才。同时,大赛将为参赛项目提供产业孵化和投资机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自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了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2432支队伍报名参赛、挑战角逐,最终从各专项晋级赛推荐评选出12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在12月30日上午举办的总决赛颁奖典礼上,天使组、成长组、种子组三大比赛类别的特等奖及一二等奖揭晓。其中,“以运动智能定义的通用足式机器人”“恒脑安全大模型”“融合迁移学习、集成优化与概率表征的新能源人工智能预测”等8个优质项目通过层层比拼,获得特等奖殊荣。
杭州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新项目“Agent智能体数字员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样跻身特等奖获奖名单。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我们研发的智能体数字员工能够助力东莞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赋能城市转型升级。”该公司董事长、CEO孙林君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与松山湖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实现落地发展。
以大赛促创新、以大赛促转化,是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活动期间,大赛组委会还组织东莞松山湖各产业载体、投资机构与11个总决赛项目代表展开面对面对接交流。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与东莞很多企业有业务合作。受松山湖产业创新活力、人才氛围吸引,未来有望与松山湖建立进一步合作关系。”深圳黄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表示。
为助推优秀项目落地发展,大赛期间还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科创基金联盟,以基金投资、项目孵化、产业协作等方式,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颁奖典礼当天,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无人自主系统专项赛也正式启动。“2023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论坛”东莞共识发布,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建设提出建议。接下来,东莞将持续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加速培育人工智能生态,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落地发展,以人工智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3天开展54场
前沿热点主题报告
在全国总决赛期间,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的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也高规格举行。
包括戴琼海、李国杰、何友、蒋昌俊、罗锡文、陈学东、张建伟等近20位院士在内的120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以“主论坛+6个专题论坛+特色活动”的方式,共计举行54场主题报告,探讨涉及人工智能前沿学术,以及智能医疗与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应用、智能遥感与卫星应用、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智能能源等多个当前人工智能的热门话题。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虽然驶入快车道,数据、算力资源日渐丰富,但存在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不足,重大场景开放程度不高,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双向促进,激发学术界、产业界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我国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业态,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等院士学者,以及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应用场景、实践探索、未来趋势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既要仰望天空,也要抬头看路。”李国杰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算力,三者缺一不可。但也应看到,单纯提高算力不是“万能药”。数据不但要多,而且要更高质量,要追求更高质量的数据。
“智慧农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快。因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罗锡文提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当前,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等方面。
打造AI研究成果转化
理想之地
2023年标志着AIGC时代元年的开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进入新一轮爆发期。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30年)》,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并支持松山湖成为全市人工智能原始创新高地。
当前,东莞拥有21万家工业企业、1.3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产品覆盖34个工业门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以及东莞参与创建的智能装备、“泛家居”等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行启动区,拥有中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布局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推进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能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及良好的创新生态。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今天的东莞,今天的松山湖,依托完备的产业链和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
东莞与松山湖深厚的产业基础及完善的创新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这成为与会院士、专家及企业家、创业者的共识。
戴琼海院士指出,松山湖科学城是首个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承办地,彰显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拥有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创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应用场景。
“期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东莞在人工智能方面进一步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蒋昌俊表示,学会将支持松山湖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打造核心专项赛事,扶持具有较好产业化的项目应用落地,提升智能科技领军人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的生力军。
“我曾多次来到东莞,并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到东莞制造业的高效。”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合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认为,东莞已成为工业4.0和人工智能机器人融合发展的典范。他提倡以AI大模型驱动产学研合作,并期望在东莞松山湖看到更多国际合作案例,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此外,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领域的高规格盛会,本次活动也受到全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中国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东莞日报以及大公报、香港商报、澳门日报、澳门商报等中央、省市及港澳数十家主流媒体,通过视频直播、图文报道等不同形式,对大会开闭幕式、主论坛、分论坛等十余场重点活动展开全程报道,发布相关稿件上千篇,视频报道上百个,有力扩大了活动影响力,提升了东莞及松山湖科学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3255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四大平台成大湾区强劲引擎
下一篇: 红斑狼疮为何在女性中更常见
最新信息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