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草种创新及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4-01-14 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12月1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召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主持的“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草种创新及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年度总结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淳、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鹏杰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等出席会议。
项目于2023年6月启动实施,围绕全省重要需求,以青海本地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汇集兰州大学、青海大学和青海省相关企业优势科研力量,从牧草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种子生产技术研发、土-草-畜系统耦合、新品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向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项目全面调查了青海省棘豆属植物和中华羊茅内生真菌的感染状况,分离1575株棘豆内生真菌和80株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初步创制了不含苦马豆素或含量低于0.01%的黄花棘豆新材料,有望培育出适应青藏高原的优良豆科牧草新品种。完成我国中华羊茅首个基因组测序,成功培育中华羊茅愈伤组织并建立了再生率85%以上的再生体系,奠定了利用基因编辑创制中华羊茅新种质的基础,加快中华羊茅新品种分子育种进程。进一步研发了燕麦、紫花苜蓿、中华羊茅等种子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了饲用燕麦种子田分期施肥技术和中华羊茅种子田高效建植技术各1套。研发牧草高效转化菌剂产品2个,歪头菜新品种(系)的微生物相关产品1个。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牧草新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
截至目前,项目已收集青藏高原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共计1302份,构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圃。选育的燕麦新品种“青燕3号”在低肥力水平下仍可保持较好营养价值和综合生产性能,通过国家审定,并在2023年青海(河湟)第八届农产品展交会上获得金奖,在玉树河谷区和共和海拔3100米的区域种植抽穗期干草产量达660.0kg/亩以上,其种子和饲草产量均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稳产性,饲草产量较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
专家组对项目一年来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内生真菌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技术研发和微生物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给予高度肯定,一致认为,项目在利用内生真菌创造无毒或低毒的黄花棘豆新种质的成果创新性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内生真菌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技术研发和微生物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将有力推动全省草地生态修复治理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1027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