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化工调查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化工舆情

伊犁为中国广袤农田播撒更多“金种子”

时间:2024-01-14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

  

  今年,伊犁河谷制种玉米种植总面积达72.7万亩,约占全国面积的16%,已成为全国第二、全疆第一玉米制种产业基地,实现新疆种业振兴重大突破,为中国农田增添更多伊犁“金种子”。

  

  近年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依托全国玉米“黄金带”优势,不断推进玉米制种高质量发展,奋勇迈向全国制种玉米种植大区。

  

  2013年,处于伊犁河谷的兵团第四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巩留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目前,伊犁河谷制种玉米年产量17万吨,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中就有16粒产自这里。特别是今年,伊犁河谷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增长60.24%,占全疆的43%。

  

  20年磨砺玉米制种“出圈”

  

  近年来,伊犁州紧紧围绕种业振兴,充分发挥地理、气候、产业优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使伊犁河谷成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基地。

  

  从9月底开始,位于巩留县工业园区的山东登海种业伊犁分公司就进入一年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筛选、处理、打包玉米种子,再集中用大货车运输到山东省销售。2003年,山东登海种业伊犁分公司落户巩留县,成为伊犁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东省和伊犁州相距几千公里,该公司为何到此建厂?“我们看中的是伊犁河谷区域内优越的光热资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具备得天独厚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优势。”12月15日,山东登海种业伊犁分公司经理徐福生说,公司最初在巩留县进行代繁,放原种让农户种植,公司再回收。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逐渐被伊犁优势资源吸引,进而不远万里来投资建厂,发展玉米制种产业链。

  

  如今,包装精美的种子已一改过去“大汽车装运、大麻袋包装”的传统生产销售模式,真正实现了科学育种、规模种植、订单生产、精选加工、电子销售、快捷配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巩留县玉米制种产业从最初的带动三四百户、亩均效益1000元,发展到现在带动5500余户、亩均效益2200元以上;从最初5个制种基地、1万亩基地面积的规模,发展到现在11个制种基地、近5.8万亩基地面积的规模。

  

  而经过20年的发展,伊犁河谷现已打造高标准玉米制种优势基地24个,建成果穗烘干线37条,种子年烘干能力70余万吨;有制种玉米抽雄机35台、收获机750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为制种玉米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企合作“泥饭碗”变“铁饭碗”

  

  近年来,伊犁河谷通过多元化参与、链条式服务,打造高标准示范农田,不仅实现村集体、农户、企业多方共赢,还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玉米制种是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的特色产业。2018年,布力开村党支部带领357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新疆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金参股的方式成立伊宁县禾稼旺农民专业合作社,布力开村从此走上了发展玉米制种的道路。

  

  合作社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将流转托管的5600余亩土地连片整合,建成了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把布力开村打造成现代化种业产业强村,不仅保证了农户收益的稳定性,还将过去老百姓手中的“泥饭碗”变成了“铁饭碗”,玉米制种产业切切实实成了富民产业。该村村委会主任赛达合麦提·艾合坦木说:“现在,我们合作社制种玉米的每亩收益已经由原先的不足400元达到目前的2000元。”

  

  此外,合作社每年还可提供长期务工岗位10多个,临时务工人员近7000人次,发放劳务工资近260万元,极大促进了布力开村农民增收。

  

  今年,合作社注册“布力开”商标,让伊犁种子从布力开村走向全国。9月初,布力开村被评为自治区级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制种玉米)。

  

  昔日“筑巢引凤”今朝“固巢留伊”

  

  在察布查尔县伊南工业园区的新疆隆创种业有限公司车间,制种玉米经过筛选、分级后被送上流水线,进行烘干、脱粒、包装等。

  

  该公司副总经理余洪说:“公司成立于今年2月,现在每天加工种子400吨至500吨。我们有信心把制种产业做成富企富民的黄金产业。”

  

  伊犁河谷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国内外一流种业企业十分看好伊犁玉米制种发展空间。目前,全国玉米制种龙头企业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纷纷在伊犁州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另外,疆内外127家企业也在伊犁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前景广阔。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说:“伊犁河谷发展玉米制种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伊犁河谷的自然条件能保证玉米制种创高产,另外,伊犁河谷土地平整,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实施,全国各大玉米制种龙头企业陆续落户落地,这都为伊犁河谷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全国的玉米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照伊犁州现代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规划要求,伊犁持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制种基地建设的衔接,扩大玉米制种‘五化’基地覆盖面,为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以玉米制种产业为重点的察布查尔县、霍城县、巩留县、伊宁县积极协调,优先支持落地种业企业流转高标准农田作为制种基地。”伊犁州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孙川乔介绍道。

  

  不仅如此,立足伊犁河谷资源禀赋优势,聚焦玉米一流种业基地建设,伊犁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伊犁河谷一流种业基地的实施意见》,为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做好落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不断推动伊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kjt.xinjiang.gov.cn/kjt/c100261/202401/cc1cbd9404e4426f91c5ad31ad3196b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调查网 huagong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2780号-8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