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为何扑灯?和你想的不一样
时间:2024-02-05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动作捕捉飞行场内,钩粉蝶绕着紫外灯飞行。图片来源:托马斯·安古斯/《自然·通讯》
【科普园地】
科技日报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张梦然)很多人认为飞蛾之所以喜欢扑灯、扑火,是因为昆虫喜欢追逐光明,并将这种现象归为昆虫的趋光性。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据《自然·通讯》30日发表的一项动物行为研究指出,人工光可能会破坏昆虫相对地平线的准确定位能力。研究结果或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何飞行昆虫喜欢聚集在人工光周围。
人工光能吸引飞虫,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用光捕获昆虫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一直没有盖棺定论。因为飞蛾属于鳞翅目昆虫,多数在夜间活动,它们也不会到灯下去捕食小飞虫,因此“飞蛾扑灯”完全基于趋光性的说法不准确。之前有研究提出,昆虫可能将人工光当成了一条逃生路线,或是昆虫被光源致盲,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说法。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利用高速红外相机追踪了昆虫在自然环境和实验室环境下的三维飞行路线。他们研究了一系列光条件(包括点紫外光源和散射紫外光源)下的各种昆虫,包括飞蛾、蜻蜓、果蝇和天蛾。
研究人员发现,昆虫有一种“背部光反应”现象,即通过纠正自己的飞行路线来使背部朝向光源。对于太阳这类自然光源来说,这种反应能让它们保持准确定位地平线的稳定飞行路线。但研究显示,人工光会导致昆虫对飞行路线进行不稳定和持续的修正,从而导致它们眩晕并出现人们认为的受到人工光吸引的行为。
研究团队总结道,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人工光的长距离影响,并通过减少夜晚的非必要人工光来改善昆虫生境。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xbl56/299089/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 猕猴桃能快速改善心理健康
最新信息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
-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业2...
-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七下...
-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