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黄州区:坚持“点线面”结合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2-05 来源: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门 作者:佚名
2023年,黄州区紧紧围绕“科技城”建设目标,不断攻坚克难,以“点”切入,以“线”延伸,全“面”提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成功跻身湖北省科技创新20强,为主城崛起注入强劲动能。
一、抓住企业“需求点”,划好发展“行动线”,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一是瞄准“微而精”,推动中小企业入库。择优选择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储备,逐步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8家,全市排名第三。二是瞄准“小而美”,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分层次、分阶段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协调机制。2023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5家,全市排名第一。
二、抓住创新“着力点”,绘制发展“路线图”,全面提升平台创新质效
一是聚焦平台建设拓资源。抢抓武汉同城化发展机遇,鼓励企业加强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产学研用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12家企业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企业认定备案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5家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8.51%,全市排名第二。二是聚焦科技投入强保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达6.73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10%,高于全市投入强度(0.9%)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三是聚焦项目建设稳底盘。紧扣省、市科技计划政策指南,指导企业提前谋划布局,精准定位发展目标。2023年指导企业共承担省、市科技项目59项,其中:省级项目23项,向上争取资金980万元;市级科技创新项目36项,向上争取资金1600万元。
三、抓住人才“关键点”,构建青年“成长线”,全面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一是搭建“两个平台”,构筑人才发展“主阵地”。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协作平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院校+园区+龙头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人才,为加快产业发展升级、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推进人才改革,提升服务平台。探索创业人才团队“全周期”服务,为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开辟中小微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打造全程服务、专人对接、高效办理的人才服务保障模式。2023年,邀请武汉8所高校科研究院所50名专家教授到鸣利来、鲁班药业、美丰化工等30家企业进行校企业对接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项,引进科技人才10名。二是推进“两个链条”,打造产才融合“强引擎”。做优人才链,带动产才融合。推动企业主动走向引才“前台”,让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鼓励中小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进科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指导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创新成长。做活创新链,赋能产才融合。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主体协同配合”的科创联合体,以人才引进培育、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孵化为重点,推动项目、技术、资本等要素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实施“两项工程”,营造创新创业“好环境”。实施人才“安业工程”。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将党支部建在项目集聚区、产业链条、生产车间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聚魂的作用,不断提升集聚人才、承载人才的能力。实施人才“安心工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全程跟踪服务人才引进、培育、管理、使用,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落实产业人才医疗康养、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
原文链接:https://kjt.hubei.gov.cn/kjdt/gxhyylm/yqdt/202401/t20240130_50675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06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
- 2025-08-05齐齐哈尔召开生态环保重点...
- 2025-08-01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
- 2025-07-30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
- 2025-07-28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
-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据中...
-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义市...